--导读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对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于了解和把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状况、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召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信息与数字化专委会,会上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白皮书基于一个全面、系统的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分析体系,展示了上市公司在数字经济时代所处的政策环境、资本市场表现和数字化转型现状。本期由至顶科技创始人兼CEO高飞分享他对白皮书中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篇的分析,以及对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判断。
数字化转型思路已成共识,但行动任重路远
至顶科技 高飞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在数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史中,创新发明多如繁星,但是经济形态变化屈指可数。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数字经济是我们所了解的仅仅第三种经济形态。
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出现时间很早,它们的面貌在我们熟悉之前就已经成形。但在数字经济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它蓬勃兴起发展的亲历者。不过,也正因为数字经济是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掌握利用,也就缺乏足够的经验范式。在这种的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及时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意义就尤其重大了。
这份白皮书分别从数字经济的政策宏观、发展中观,和核心产业微观等不同层面,全方位展示了上市公司视角出发的数字经济全貌。数字经济的关键是数据,而认识数字经济的关键也是数据。白皮书中有如此多高质量的数据,必然会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帮助。
近年来,我们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记录和推动数字化转型上,而“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上市公司又是信息披露最全面透彻的企业群体。因此,我们尤其关注白皮书中对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的情况分析。
我们在白皮书中发现了上市公司(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优质公司群体)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这样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第一、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
通过对白皮书这部分内容的阅读,我们发现在样本公司中,已经有76%的公司已经开始推进数字化转型,而且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都超过70%。因此,尽管不同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但是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集体共识。难能可贵的是,属于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企业,占据了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比重,切实落实了“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国家战略。
样本还显示,从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动力的角度看,53%的企业选择了业务,24%的企业选择了市场,合计高达近八成,也证明了上市公司并不是将数字化转型看做一句口号和形象工程,而是将其看做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
第二、数字化转型实践仍在探索
刚才我们谈到了样本中有76%的上市公司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但是认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已经相对成熟或者已经完成的公司只占8.7%,和0.2%。两个数字均未达到两位数。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还处于探索和常识阶段,并未达到规模化应用阶段。考虑到上市公司已经是预算支持较为充沛的企业群体,如果它们的数字化转型都尚处早期,那么中国企业的整体数字化水平,显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数字化转型工具错配
在已经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公司中,有高达近72%的企业选择了自主探索和与第三方厂商定制开发,仅有约24%的企业选择了成熟工具,和不到1%的企业选择了并购其它技术。这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群体对于数字化转型,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掌控意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对上市公司来说,他们并不满意市场上的成熟技术。毫无疑问,独立开发和定制开发,所需要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一定是比现成工具更高的。这说明在上市公司和技术供应商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需求和技术错配问题。
第四、数字化转型数据为王
当然,这个结论其实已经是产业共识,但是我们可以从白皮书中更加强化的得出这个结论。首先在数字化转型的行业渗透率上,只有一个行业达到了100%,那就是银行业,排名第二的则是本身就属于“数字产业化”范畴的计算机业,达到94%。而银行业是众所周知的数据业。渗透率靠后的行业中,我们看到了农林牧渔、煤炭数据相对缺乏性等行业的身影。而在数据资源利用方式上,对内开展数据服务的公司占比达到仅70%,对外展开数据服务的公司仅占15%(其他公司尚未展开数据服务),这也说明大家对如何加强生态合作,实现数据内外部融合,缺乏成熟模式。
而从数字化转型所涉及的技术与产业方向上来看,大数据获选率超过80%,接下来才是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这充分说明,接下来如何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将决定上市公司群体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另外,除了数据和计算技术,上市公司对网络技术的关注度也处高位,因此,如何通过物联网络技术感知获得处理边缘数据,加强信息与通信融合,加强云端协同,也是业界高度关注的技术问题。人工智能则略显雷声大雨点小,根据我近几年的观察分析,这可能与人工智能的技术算法与行业Know-How无法有效结合有关。
第五、数字化转型人才缺口巨大
最后,我将目光放在了没有或疑虑展开数字化转型的公司上。白皮书显示,26%的公司认为数字化转型对业务的帮助不大,而仅20%的公司不知道如何转型。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个大胆猜测,认为这26%的选择忽视数字化转型的公司,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换言之,它们没有选择数字化转型,不见得是真对业务无帮助,反而可能与公司缺乏能够对数字化转型进行正确业务判断的人才有关。实际上,白皮书中也确实显示,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这个问题,人才确实是名列第一的难关,资金不足只能名列第二,接下来第三十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我认为,认识不足和缺乏人才,实际上同一个问题。正如我在开篇的观点,数字经济是新生事物,我们对它的掌握利用,缺乏足够的经验范式。因此,即使对资源相对丰富的上市公司群体来说,如果能更多参与产业链上下游、同业、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的交流与探讨,将极大提高数字化转型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步伐,缓解数字化转型人才匮乏。
(待续)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期成立了信息与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专委会通过整合上市公司数字化领域的优质资源,组织上市公司开展信息与数字化领域相关课题研究,建设“上市公司数字化服务平台”和“上市公司之家”App,为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信息和解决方案,搭建上市公司互学互鉴交流平台和数字化转型宣传窗口。欢迎上市公司和相关专业机构以及专家个人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中国数字经济话题,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了解中上协信息与数字化专委会工作,获取《中国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请联系中上协。
联系人:石奥东 张莉
联系电话:010-88009733,010-88009722
联系邮箱:it@capco.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