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是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科研咨询、工程监理、资本经营、金融投资、矿产资源开发和国际化经营于一体的多功能、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在发展中逐步率领所属部分成员单位从“借船出海”到走向海外自主承包境外工程。
2007年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整体上市后,公司进一步响应中央“走出去” 号召,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国际业务快速发展,国际市场规模明显扩大。公司境外开展了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房屋建筑、城市轨道、市政工程等承包工程业务,涉及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和实业等投资领域;经营范围遍及北美、南美、东欧、西非、东非、南太平洋、东南亚、中东等97 个国家和地区。在2020年ENR全球最大承包商排名第2位,国际承包商排名第13位;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50位。
二、中国中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深入推进,中国中铁以“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和主力军为己任,在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在高铁勘察设计、建造施工、工程装备等拥有核心技术方面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十三五”期间,公司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累计新签合同额586.60亿美元,占公司海外整体新签合同额的74%。
目前,公司已建成埃塞俄比亚亚吉铁路项目、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安琶隧道项目和越南河内轻轨项目,重点在建项目有匈塞铁路项目匈牙利段、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老铁路项目、孟加拉帕德玛大桥连接线项目和埃及斋月十日城等。
三、以“设施联通”为重点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
公司“一带一路”投资方向是主营业务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以及非主业矿产资源投资,涵盖购置境外项目办公用品、机械设备、生产用房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参股刚果(金)布桑加水电站、华刚铜钴矿等境外项目股权投资。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资产总额约180.3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总额约24.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股权投资12亿元。
公司参与建设的印尼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铁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标志着中国从引进高铁技术、标准和设备到开始向全球输出中国技术、标准和设备;中老铁路项目是按中国铁路标准建设的新线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为中老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匈塞铁路项目作为中国在欧盟实施的首个铁路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 中东欧国家“17+1”合作机制下的旗舰项目,为中国基建行业和中国中铁的走出去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孟加拉帕德玛大桥连接线项目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项目,是孟加拉铁路网至关重要的骨干通道,也是孟加拉人民期盼的“希望之路”。项目开工建设以来, 公司统筹协调内外资源,采用“以国标为主,世界标准辅助验证”的方式,在遵循雇主技术规格书的基础上,采用中国标准。
四、“后疫情”时代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的新思路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进一步深化海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加大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参与力度,在保持传统市场、传统业务规模优势的前提下,转向政府间合作、政府采购服务、产业投资、城市服务等领域,围绕投资拉动、特许经营、资产运营、资本运作,有效推动主业及全产业链出海,逐步形成“传统主业保规模、新型业态促效益” 的良好发展局面。重点关注“新基建”在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数字化轨道交通领域的布局,作为“新基建”的践行者促进公司转型升级。同时,还将审慎选取优质企业作为并购目标公司,积极推进跨境并购,进一优化资源配置,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全面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外业务。
抢抓“后疫情”时代交通基建发展新机遇。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以及海外工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但随着各国相应经济恢复与刺激政策的出台,“十四五”期间海外基础设施领域虽面临巨大挑战,也酝酿着大量的机遇。在交通建设领域,东盟、拉美、中东欧和中东地区多国正在酝酿或筹备相关轨道交通及公路项目,通过基建领域的投资一方面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来促进商贸流通和经济复苏。因此,中国中铁将在防疫举措完善、有望率先走出疫情负面影响的国别抢抓“后疫情”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力争为“十四五”期间的领先发展抢占先机。
构建主辅结合多层次国际业务市场新布局。中国中铁传统优势市场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疫情对国际经济和各国市场影响的加深以及不同市场竞争生命周期的变迁,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按照“大区+ 国别+项目”的模式搭建全球经营管理体系,统筹考虑地区平衡以及增长性与稳定性的平衡,实现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为主、准发达国家市场(人均GDP介于一万到三万美元之间)和发达国家市场(人均GDP超过三万美元)为辅、主辅结合、多层次进行市场布局。根据“做实区域”要求,设立境外区域总部,整合海外经营机构,实行区域集中管理,深入推进国际化、区域化、属地化发展。
培育海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当前,中国中铁海外业务结构以现汇为主,利润低、风险高,不可持续。“十四五”期间,中国中铁将牢牢抓住海外“高质量” 发展的牛鼻子,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聚焦海外新基建、新业态,积极谋划设计、咨询、承包工程与投资的综合发展,努力增强公司参与项目前期策划、中期投融资和后期运营管理能力,逐步实现由建设施工优势为主向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综合优势转变,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拓展价值链,为海外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催生海外投资并购新优势。中国中铁海外投资并购业务一直处于薄弱阶段,制约海外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中国中铁将抓住后疫情时代资产价格较合理且并购机会较多的有利时机,切实把握境外投资并购发展方向,积极寻找境外优质投资并购项目机会,在境外投融资和并购领域有所建树和突破。中国中铁将打造股份公司的海外投融资并购平台,大力推动公司围绕投融资主业的投融资并购平台,不断增强全球的资源配置和跨国并购能力,提升境外投资并购和融资能力,努力实现境外资产整体上市,为海外业务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提供高端平台。
以助推属地经济增长开拓海外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受到宏观国际形势和疫情的叠加影响,全球多个地区和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亚非拉国家,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以及对外界依赖程度高,更是在2020年遭遇了较大的经济下滑。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中铁海外业务发展与属地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助推属地国经济增长和互联互通,才能切实为公司在当地项目实现长期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最大程度发挥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引领作用。
五、风险挑战及相关建议
“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 但普遍存在经济社会欠发达、投资及PPP等相关法律不健全、政策不稳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海外投资项目实际推进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中国中铁近年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来看, 开展“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应立足主业、发挥优势,提高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扎根海外、精耕细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加快改革创新、机制转换,强化高端运作、实现合作共赢。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高质量推动中国中铁国际业务,共建“一带一 路”发展,结合“十四五”国际业务发展规划和实际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层面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下,既要全面推动,又要突出重点,尤其需要加强与非洲区域、东盟10国和中东欧17国等重点经营国别的沟通交流,为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创造有利条件,在“一带一路”合作国家营造良好政治氛围和营商环境。
第二,进一步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部委部际间联席工作机制, 强化部委间沟通协调、信息共享,提高统筹协调效能,重点解决境外重大经营项目投融资及重大在建合作项目中,协调外方政府提高其自身统筹能力问题。
第三,政府层面为G2G框架下重大投融资项目提供政策支持,重点解决境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费用补贴、重大战略性项目资本金及参与企业差异化考核问题。
第四,G2G框架下重大铁路投资项目,建议由企业直接牵头运作实施, 遵循市场化原则、商业化规律、同股同权同责的项目运作模式,避免参与主体间权责不对等问题。
最后,“后疫情”时代催生了很多投资并购机会,建议国家层面能够出台支持性政策,有序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业务。
(摘自《2020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优秀实践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