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工具。在创新技术融合发展、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以来,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相继出台,“资本+科技”双向赋能的政策导向不断凸显。行业龙头重组的现象级案例不断引发市场关注,跨界并购与产业链纵向整合日益成为更多上市公司的破局新机。
近日,在以《中上协经济观察——资本赋能产业:多维透视并购重组新图景》为主题的《中上协·经济观察》现场,《中上协·经济观察》邀请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并购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张钟伟,百傲化学董事会秘书鲍榕铭,东建国际证券资管部总裁范译阳,德恒律所合伙人黄卓颖,五位嘉宾就关于并购重组议题下的跨界实践、合规要点及未来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与观点碰撞。
资本赋能产业:多维透视并购重组新图景(上集)
资本赋能产业:多维透视并购重组新图景(下集)
并购新政立竿见影,带动市场各方积极回应
2024年下半年,并购重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三个多月内已有百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情况,全年占比达到66%。郭宏超表示,本轮并购重组的政策设计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如分期支付、建立简易审核流程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也极大促进了上市公司参与并购重组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与产业整合成为本轮并购重组主旋律
本轮并购重组热潮的标志性文件《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张钟伟表示,本轮政策释放了诸多有利信号:鼓励上市公司基于科技创新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支持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通过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等等。此外,基于国资委发布的“央企市值管理意见”,更多央企上市公司也将进一步重组整合,在各个行业打造更为清晰的业务版图。
“并购六条”后首例!百傲化学的跨界飞跃
2024年10月7日,主营工业杀菌剂的百傲化学宣布斥资7亿元,跨界收购芯片产业链企业芯慧联,作为“并购六条”颁布后的首家跨界并购案例,受到各方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鲍榕铭介绍,百傲化学对并购标的的寻找,也经历了从0到1的曲折过程,在逐一评估科创板六大行业领域的准入条件、行业饱和度、盈利周期等因素后,最终选择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类半导体赛道。在与芯慧联的协同发展中,百傲化学始终本着为其保驾护航的原则:既在尊重其原有业务规划的基础上予以资源,也对其原有的部分公司治理短板进行改革;在文化融合方面,百傲化学成立了半导体专家委员会以提升管理层行业认知,并优化组织架构以适应“双线”管理;立足半导体化工材料这一交叉领域,利用各自优势探索融合创新的更大空间。
地方国资入场将为本轮并购重组热潮带来新动能
“并购重组是牛市的加速器,熊市的鼓风机”,结合“两强两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风向,范译阳认为本轮并购重组热潮的突出特点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底层动力在于以政策驱动技术创新。此外,随着A股市场IPO节奏放缓,地方国资已经逐渐转变招商引资方向,由培育一级市场项目转向直接控股更加规范成熟的已上市公司,注入资源扶持其成为地方产业链“链长”,并借由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以获取更大运作空间。
并购硬科技企业,两项合规风险须注意
并购重组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主体,传统的估值方式在评估科技类资产方面有时存在偏离,并购新政对资产的重组估值、业绩承诺、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等要素的包容度,也带给了各方更大的自主决策机会。在创新领域,针对上市公司在收购科创类企业时的合规性风险,黄卓颖提示,在企业科研中,时常涉及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尤其需要注意区别职务发明和个人发明;此外,很多科研机构带有国资性质,如在股权合作中引入技术出资,则可能面临一系列审批程序带来的风险责任具象化,继而影响合作各方积极性。
展望2025年新图景,各位嘉宾一致认为,在各方推动下,并购重组市场仍将保持较高景气度并持续健康发展。张钟伟提出,并购市场的兴起也赋予了投资银行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之下,伴随着一系列标杆案例的涌现,我国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大投行时代”。鲍榕铭表示,在前期与监管部门围绕跨界并购的沟通中,充分感受到并购政策对“真抓实干”的鼓励与支持,未来也将有更多企业受益于政策带来的各项红利。范译阳认为,由并购重组带动的产业整合将加快资本市场生态的“优胜劣汰”,促使作为并购标的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切实提升自身价值以获取买方关注。黄卓颖提出,并购新政对私募基金的“募投管退”提供了更好的引导与支持,将促使并购基金成为更为活跃的买家与卖家,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