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封面人物 > 正文

“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 中工国际王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搭建开放平台合作共赢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3-09-19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3091916321695112339596085479.png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推荐语:

为更好发挥宣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窗口作用,彰显中国企业家的思想力与领导力,中上协联合人民网共同开设了“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邀请上市公司“掌门人”共同探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期“封面人物”邀请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接受访谈。中工国际秉持“二次创业”精神,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新发展理念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曾入选中上协《上市公司董办最佳实践》《上市公司年报业绩说明会最佳实践》《上市公司ESG实践案例》和《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优秀实践案例选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工国际聚焦“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民生类项目,已在海外建设百余项交钥匙总承包工程,是“一带一路”沿线工程建设的主力军,为中国技术、装备、标准和品牌走出国门进行了积极探索。

图片10.png

“一带一路”倡议始终保持着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一步步走深走实,硕果累累,至今仍为世界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机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人民网共同策划的“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邀请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接受访谈。在采访中,王博结合中工国际在共建国家的项目实践,阐释了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

王博表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推动了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创新了全球经济合作模式,成为各国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平台。包括中工国际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探索创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为中外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基础。

2023091916331695112412783071252.png

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左)接受人民网访谈。

 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传承丝路精神

共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王博表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一系列成果的背后,高质量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重点,也为市场带来了新变化。对此,王博表示,目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强调市场化和可持续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二是更加强调法制化和合规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化、商业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国际化经营;三是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的传播,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发展路径。

赋能“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构筑互联互动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硕果累累,倡议迄今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座由主体育场、游泳馆、自行车馆、格斗馆、多功能馆等组成的奥林匹克城正在加紧建设中。中工国际承建的奥林匹克城,既是中亚最大的体育综合体,也是中亚地区第一个使用人民币贷款的项目,同时还使用了中国标准进行建设。

在柬埔寨,占地面积约16公顷的国家体育场项目,主体育场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可容纳6万名观众,中工国际采用最新技术建造,让这座外形酷似一艘帆船的体育场造型优美、设计独特。

在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采用了“超大型构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将机库大空间屋面网架结构一次安装就位,还采用了近机位登机桥系统,使尼泊尔机场建设技术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成为尼泊尔的新地标和人们拍照打卡的网红工程。

2023091916341695112476468057464.png

中工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博在访谈中。 人民网记者 于凯摄

王博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切实的产业和投资,给沿线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比如,中国援建尼泊尔15.4亿元的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被誉为尼泊尔的‘国家荣誉工程’,实现了尼泊尔人民半个世纪的梦想。”据王博介绍,建设期间,中工国际积极践行ESG管理理念,建设优质工程、传递先进技术、培养当地人才、与各利益相关方诚实沟通、重视环保、关心当地社区的利益和长远发展,得到了尼泊尔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海外工程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在自然环境、所在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王博介绍说,针对海外工程项目技术痛点和难点,中工国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集中公司内部中国中元、北起院和中工环境科技等科技型子公司的优势科研力量,在医疗、文化、旅游、交通、油气、市政、环保等民生建设领域,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工程和技术服务,构筑互联互动新平台。

“授人以渔”共建共享

民心相通夯实友谊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并通过共建共享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搭上了我国发展快车,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民心基础。

“我们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王博表示,中工国际依托大股东国机集团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对当地的企业进行产业扶植,并通过吸纳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惠及当地民生。

据介绍,中工国际参与的斯里兰卡延河农业灌溉项目由5座拦河大坝、溢洪道及相关构筑物组成。大坝总长5.9公里,最高处20米,投资超1.5亿美元,是中斯两国政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要民生项目。

王博表示,斯里兰卡延河农业灌溉项目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多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成为普工、修理工和操作手,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经过技能培训也在项目上找到了工作。项目高峰期雇佣当地工程师30余人,雇佣当地劳动力2000余人,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该项目同时带动了渔业和其他产业发展,通过水库调蓄为当地农业灌溉提供用水,使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得以扩大、极大提高了当地水稻产量;通过增加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修复现有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减少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推动发展其他粮食作物及渔业,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将对当地经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斯里兰卡延河农业灌溉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理念,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精神,为加强中斯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做出了贡献。”王博说,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实打实、沉甸甸成果的成效。

(撰文人:人民网记者 黄盛    实习生王鼎伦对此文亦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