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国际物流集团驻刘家营村工作队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立足地方特色,建起了农产品加工厂,带领全村贫困户走上致富增收路。截至7月15日,柏树山农产品加工厂已售1860箱,收入共计14.9万元。
刘家营村是顺平县神南镇一个小山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土地贫瘠,是当地重点贫困村。全村120户,278口人,耕地面积390亩,全部是山坡旱地,自然条件较差。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现在人均纯收入也由原来的2400多元增加到了5600多元。
“贫困、闭塞”是以前刘家营村的代名词,村里土地撂荒,村民们致富无门,生活水平低下,绝大多数年轻人只好选择外出打工。如今,村里有了柏树山农产品加工厂,村民们纷纷又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因为有了柏树山加工厂,在家门口打工的村民不仅有打工收益,而且还能获得柏树山公司“集体+股份”的分红收益,贫困户每年至少增收2000元。双重收益让不少贫困户走上了致富增收的道路,更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鼓舞,使村民重拾生活信心,增强了社会认同感,改变了原来懒散的村风民风。
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刘家营村致富增收步伐,国际物流集团驻村工作队坚持把发展产业项目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引擎”。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干部们进村入户,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跑遍了国内多家扶贫企业,寻找致富增收路。由于当地及周边村民种植白马牙玉米、大白谷小米、老品种高粱米等传统农作物居多,驻村工作队结合刘家营村村情实际,很快就确定了农产品加工厂项目,计划将当地种植的绿色无公害传统农产品加工包装后进行销售,让这些口感优质、富有乡愁的老品种重新回归到大众的餐桌上。
驻村工作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努力筹集项目资金,真正把“扶贫资金”变成了“下蛋鸡”,实现了“钱生钱”的良好局面。他们整合省委组织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国际物流集团扶贫扶持资金和村民入股资金,共筹集了117.05万元,成立了“顺平县柏树山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为确保柏树山加工厂项目的顺利实施,驻村工作队相继前往易县、涞源、张家口等地,走访考察了多家农产品加工厂,详细了解了农产品加工流程、技术开发、销售收入、生产经营等有关情况。回村后,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制定了农产品加工厂建设事宜,并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加工厂初步设计方案。随后,还请来了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专家组对项目规划、实施方案、资金概算等进行了详细了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经过前期大量工作,最终敲定了农产品加工厂具体实施方案。
经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商议,决定在刘家营村2.8亩的集体土地上建设加工厂,真正让村里的“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历经8个多月,柏树山农产品加工厂顺利建成,并在6月29日正式投产。
为了让村民充分享受到扶贫成效,驻村工作队决定采取“村民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募集资金,共设置了1000股,每股350元。起初不少村民持观望态度,在经过驻村工作队耐心细致地讲解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入股公告发出后,大家都纷纷前来入股,入股总计79户,共募集股金达47.25万元,并且入股数超出预定范围,累计达1350股。“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真正让村民们成为产业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不仅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造血功能”,同时又为脱贫后的村民持续增收提供了保障,让贫困户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该项目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刘兰兄是一名贫困户,老伴年老体弱,儿子煤气中毒留下后遗症,生活至今需要人照顾,经济压力较大。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刘兰兄来到柏树山加工厂工作,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得到一笔稳定收入,还可以照顾家人,免去了外出务工造成的来回奔波问题。同时,通过“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让他变成了加工厂股东,每年能收到股金分红,刘兰兄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贫困户刘振山,腿有旧疾,不能干重活,女儿在上大学,上面还有一个95岁的老父亲,家庭生活困难。加工厂开业后,他不仅入了股,其妻子符锡琼也来到加工厂工作,一家人的生活终于不再捉襟见肘。“在这里工作离家很近,待遇也好,照顾家人方便了许多!”符锡琼谈起自己现在的情况欣喜地说。
目前,柏树山农产品公司产品涵盖白马牙玉米糁、大白谷小米、红谷小米、精品绿豆、精品荞麦米、精品高粱米等绿色纯天然原生态食品。下一步,柏树山农产品公司将会增加柿子饼、红薯干、酸枣茶等食品种类,预计可加工产品多达百余种。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将会在该项目基础之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让更多贫困群众参与进来,带领更多贫困户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