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核心动力。一方面,各类新技术新疗法层出不穷,不断升级的科技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新的医疗健康体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临床上仍存在着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对于深耕医药行业近20年的百洋医药(301015.SZ)来说,创新始终是根植于公司文化的内在基因。
近日,A股上市公司百洋医药正式公告,已成功完成对上海百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制药”)的并购交易,工商变更及交割手续已圆满完成。至此,百洋医药直接持有百洋制药60.199%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
根据公告,百洋医药通过现金方式收购百洋制药60.199%的股权,交易金额8.8亿元人民币。百洋制药与百洋医药均是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两者在医药产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关动作不仅是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也是百洋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业务版图重构,企业迎来价值跃迁
百洋医药是专业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长期以来专注于健康品牌的商业化赋能。不仅打造了进口钙品牌迪巧、化学性消化不良品牌泌特、医用级乳清蛋白品牌纽特舒玛等多个知名产品,也与阿斯利康、安斯泰来、杰特贝林等跨国药企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商业化合作。
凭借强势的品牌优势,百洋医药业绩优异,2023年实现营收75.64亿元,归母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29.55%。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增长 35.60%。
百洋制药作为专注于中药现代化和缓控释制剂研发生产的医药制造企业,其核心产品扶正化瘀片(胶囊)是国家医保和基药品种,也是唯一获得FDA批准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在抗肝纤维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年销售额近5亿元。最新数据显示,扶正化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5%,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百洋制药在缓控释制剂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样具有壁垒,其一天一次的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奈达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并于2023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数据显示,百洋制药在2022年和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5亿元和7.60亿元,净利润分别达到1.09亿元和1.35亿元。
此次并购后,百洋制药将依托百洋医药专业的商业化能力和完善的营销网络,进一步提升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产品商业化价值的最大化释放。同时,百洋医药进一步拓展医药制造市场,更增强了公司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大股东创新生态协同,产业化价值未来可期
伴随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升级,临床对“真创新”的需求呼之欲出。从近年承接的产品来看,百洋医药也开始越来越多地签约创新产品。目前,百洋医药已承接了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迈迪斯医疗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以及五维康的家用心电仪等一系列创新产品。此外,百洋医药还提前锁定了瑞迪奥的核医学肿瘤显像诊断1类创新药99mTc-3PRGD2及SPECT影像设备产品和莱博瑞辰的首款多肽偶联药物PDC产品的商业化权益。
这背后,得益于百洋医药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的生态化创新战略,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百洋医药输送优质产品,提升百洋医药的造血能力。前文提到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核医学创新药、多肽偶联药物PDC、家用心电仪,均为百洋医药集团投资孵化。
近年来,百洋医药集团以“产业投资人”身份,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聚焦培育具有“first-in-class”潜力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创新成果。百洋医药转型升级后,将与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的研发创新战略形成生态协同。
这一里程碑式的并购交易不仅丰富了百洋医药的产品结构,还显著延伸了其产业链布局,百洋医药将从医药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
未来,随着集团孵化的创新产品从研发阶段逐步转化落地,百洋医药的产业化价值将得以体现,有机会承接其生产制造与商业化运营,加速推动医学创新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