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专题活动 > 上市公司在行动 > 正文

与共和国共成长 上市公司在行动丨伊利股份:培育中国奶业自主创新新动能 助力中国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4-10-09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跃升,人民生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75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直观地体现在饮食水平的全面提升上:今天,中国人民比过去吃得更好、吃得更有营养、吃得更加健康。主食消费明显减少,肉蛋奶消费显著增加,膳食结构更趋合理。

权威数据显示,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猪肉、牛羊肉和蛋类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3.9倍、2.6倍和3.3倍;人均奶类消费量比1985年增长6.4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牛羊肉和蛋类消费量分别比1956年增长9.6倍、2.4倍和21.6倍;人均奶类消费量比1985年增长10.9倍

在中国人民享受更高质量的饮食的过程中,离不开活跃在乳品、肉类等领域上市公司的贡献:他们全力钻研关键技术、培育全新发展模式,在将更高质量的产品带给千家万户的同时,实现行业的全面进步。

与共和国共成长 上市公司在行动!

今天,让我们关注上市公司伊利股份(SH600887)助力中国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奶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实践。

31.jpg

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奶业发展起步维艰:全国仅有奶牛12万头,年奶产量不到20万吨;加工工厂少,品种匮乏,产量低;人均年占有量不到两盒牛奶……薄弱的奶业基础和落后的生产方式,让当时的奶制品成为稀缺品。

如今,中国奶业已经走上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全国奶类产量达4千余万吨,是建国初的200多倍,位居全球第四;奶产品成为日常消费品,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达42.4千克;消费量和消费品种也在逐年增加。

中国奶业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奶业生产力的不断释放和激活。在这一过程中,以伊利股份为代表的奶业企业,在国家的支持和关怀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链路,不断加码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全产业链的数智化转型和绿色发展。

培育中国奶业自主创新新动能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决定未来。作为行业龙头,自成立以来,伊利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解决全产业链技术瓶颈,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动能。

32.jpg

种业被称为“农业芯片”,在良种繁育方面,伊利已经建成世界领先的奶牛核心育种场,成功培育出国内排名第一的种公牛,创造中国种牛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伊利培育优质、高产、高转化率的牧草品种,带动全国近640万亩饲草料种植,其中带动420多万亩青贮玉米种植,为种植户带来超过25亿元的收益,不仅为奶牛养殖业优质饲草提供保障,更为种植户带来增收。

深耕于奶业,伊利不仅在上游筑基,还拓展原料精深加工、自主菌株研究和生产工艺开发等,全力维护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尽管我国奶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上升,但是仍然面临着乳铁蛋白、乳清粉等关键原辅料被国外“卡脖子”的难题。以乳铁蛋白为例,乳铁蛋白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系统等功能,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破坏肿瘤细胞膜,发挥抗肿瘤作用,10吨原奶才能提炼出1公斤,有着“奶黄金”之称。

过去,我国乳铁蛋白主要依赖进口,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制约,伊利研发团队历时16年深入研究,从无技术、无参数、无设备,到首创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乳铁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超90%,率先打破关键技术壁垒,并实现成果转化。这不仅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摄取乳铁蛋白的成本;同时也给中国消费者研发出更营养的产品,提升了中国食品的全球话语权。

在益生菌的自主研发方面,伊利科研人员足迹遍及蒙、藏、滇、贵、川等全国各地,从大山和草原深处,采集中国原生菌株,搭建“自主菌种资源库”进行筛选培育。目前,伊利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BL-99研究成果在全球顶级科技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伊利正不断实现从“进口菌株”到“中国专利好菌”。

此外,伊利科研团队还先后开发出了低乳糖奶,解决消费者乳糖不耐受的问题;研发出浓缩乳清蛋白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维护婴配粉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推进中国奶业向“智能奶业”跃迁

当下,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导技术,并为中国奶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带来巨大机遇。

伊利紧紧围绕产业链,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跃迁新机遇,在业内率先开展数智融合,推动数字新技术与产业链核心业务的增值融合,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奶业向“智能奶业”跃迁的转变。

在上游,伊利建设智能化领先、低碳技术先进的生态智慧牧场,在这里,用数字化智慧管理覆盖了奶牛的“衣食住行”。牧场中,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各司其职,其中智能自动饲喂系统可以精准控制饲料的添加量,精准度能够达到98%,并且能够实现全程可追溯,保障原奶品质,引领行业步入“无人化养牛”时代。

33.jpg

在中游,伊利打造数智工厂,实现全程无人化、过程透明化、生产高效化,通过数智化赋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益。在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这里的智能工厂全部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物流系统和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这里的日处理原奶量可达到6500吨,每天生产的牛奶可充足保障千万级人口城市的日饮奶需求。

在下游,伊利推动“全域、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数智化运营,搭建覆盖400多个数据源的大数据雷达,并开发了与1.5亿消费者在线协同共创新品的智能洞察系统,平均用3天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市场洞察,实现“消费者有所心动,伊利就有所行动”,并不断打造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健康产品。

实现中国奶业产业链共同成长

“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是伊利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多年来,伊利以创新为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强化与产业链上游奶牛养殖业的紧密联结,带动中国奶业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成长,实现互利共赢。

自2020年以来,伊利已投入近300亿元,通过“七大利益联结机制”,从资金支持、技术服务、产业带动、风险共担、优质饲草种植、奶牛品质升级、赋能提升等方面全方位为奶业上游提供支持,带动了全国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产业链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奶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奶业产业现代化,伊利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等优势,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奶牛养殖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渠道缺乏等资金问题,探索出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为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模式,与农牧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产业链赋能和乡村人才培养带领农牧民共同增收致富,截至2024年7月底,伊利累计为近13500户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超1600亿元。

2022年以来,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养殖企业发展需求,伊利已经第一时间帮助400余座牧场在购牛扩群、饲草料采购、设备升级等领域提供了全面的资金支持,及时为牧场解决了资金压力,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34.jpg

在产业带动方面,伊利打造了一批奶业竞争力提升项目,这些项目有力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为奶业振兴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自2019年以来,伊利陆续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等地投资建设大型乳业产业集群项目,构建伊利内蒙古乳产业集群现代农牧业产业化项目。

同时,伊利还在其他省份已有产业基地通过技术升级等手段不断提升产能利用率,并在宁夏、甘肃、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新增产业投资,不断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功能,因地制宜,实现产业集聚效能,带动全产业链走向智能化、高端化、特色化、生态化,为国家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奶业生机勃勃,已经迈入了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伊利也正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动能,培育中国奶业在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未来,伊利也将带领行业通过科技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奶业走向更创新、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