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HK2338,SZ000338)成立于 2002 年,是中国内燃机行业在香港 H 股上市的企业,也是由境外回归内地实现 A 股再上市的公司。2019 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743.61 亿元,归母净利润 91.05 亿元。公司始终坚持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运营策略,致力于打造品质、技术和成本三大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成功构筑起了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液压)、整车整机、智能物流等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拥有“潍柴 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陕汽重卡”“林德液压”等品牌。
潍柴动力以“绿色动力、国际潍柴”为使命,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潍柴的战略目标是:2025 年传统业务要稳居世界一流水平,2030 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打造受人尊敬的智能化工业装备跨国集团。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产品、服务国际化,实现从国内发展向全球整合转型,引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打造中国制造潍柴品牌。凯傲、德马泰克、林德液压、博杜安等业务继续向好发展,国内外协同效应更加显著,当地化制造项目稳步落地,为海外区域产品配套和市场开拓奠定坚实基础。
二、在“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投资情况及经验
潍柴深耕“一带一路”海外市场。除了资本并购,还推动将其制造模式复制到海外。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重点开拓“家门口市场”。2014 年,潍柴以轻资产方式在印度浦那成功组建发动机生产厂 , 并实现当年投产、次年盈利。在缅甸、埃塞俄比亚成功实现发动机技术输出项目落地。2012 年,潍柴并购德国林德液压,将全球领先的高端液压技术收归麾下。
2015 年,双方的合资工厂林德液压 ( 中国 ) 潍坊工厂落地投产。“潍柴发动机+ 林德液压”打造的液压动力总成系统横空出世,并快速进入高端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市场,悄然改变了这些行业的格局。
潍柴积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见签的中白、中俄发动机合资项目,2018 年白俄罗斯潍柴—马兹发动机工厂实现试生产,并于 2019 年 10 月在中白“巨石” 工业园举行正式投产暨批量交付仪式;2018 年与俄罗斯最大的汽车集团卡玛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合资公司,合作生产工业发动机,2019 年 5 月项目启动,12 月建成并试生产。上述一系列项目的落成,既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中国力量”,促进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今天的潍柴,并不是简单地将企业版图扩张到海外,而是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布局,通过资本走出去,技术引进来, 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公司将以 2020—2030 战略为指引,对标国际一流、全面迈向高端, 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统筹全球研发资源,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突破,加速业务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全价值链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企业运营水平。
三、疫情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新变化及应对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潍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重要指示精神,集团各子公司党组织和 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落实领导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在一线,坚定落实好 24 小时带班制;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严防死守,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不留死角。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潍柴实现产量稳健增长,率先打响满负荷生产第一枪,走在振奋全省经济前列,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同时多次召开全球 CEO、CFO 视频会议,调度海外子公司疫情防控、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事宜。
2020 年年初,潍柴发挥国际化企业优势,旗下海外子公司及战略合作伙伴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紧缺防疫物资,助力山东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如白俄罗斯马兹集团捐献的 1 万个口罩送抵山东,意大利法拉帝公司购买的防护口罩和一部分智能热成像体温筛查仪也空运到国内,物资援助源源不断。
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海外疫情蔓延之际,潍柴紧急采购口罩、体温计等防护物资送往意大利公司。在向海外捐助物资的同时,也将中国成功的抗疫经验传递给海外分公司。11 个国家、14 家企业的 CEO 汇报了所在国家和各自企业的情况,对潍柴总部提供的防疫物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意大利法
拉帝公司模具和复合材料制造中心主任 Anna 女士在 Facebook 上写到,意大利爆发了疫情,欧洲其他国家未提供帮助,是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提供了帮助并配上了一张潍柴支援物资的图片并配发了中意两国国旗。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潍柴动力的国际化战略不断落地,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布局已基本完成。潍柴通过海外并购增厚了利润,本土化制造也推动公司海外业务向纵深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张能够对冲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等带来的利润下滑风险,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
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 潍柴不断推进海外并购的步伐,相继战略并购法国博杜安、德国凯傲集团和林德液压、美国德马泰克、美国 PSI 公司等,完成了跨国合作的“欧洲三部曲”和“北美二重奏”。目前 , 这些海外并购企业全部实现盈利 , 有效带动了国内业务的转型升级,打造了国际合作双赢的“中企标杆”, 为中企“出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谭旭光董事长曾提到海外并购成功的经验:一是在做海外并购之前,企业首先要搞明白对方为什么要卖企业; 二是要明白自己企业为什么要去“买”,潍柴所做的海外并购,全部是为了补齐潍柴的核心技术的短板,围绕着战略结构性调整进行;三是企业家要有睿智,海外并购交割完成只是并购企业的开始,要深入研究存在的风险是什么; 四是尊重对方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融合、提炼,发挥它的优势资源,做到合而不同。
四、风险挑战及相关建议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各种矛盾交织,地区局势紧张,企业投资面临较大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例如土耳其 2016 年突发政变,导致潍柴集团在土耳其的进出口业务停滞达半年之久 ; 一些国家货币汇率不稳定,对企业收益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例如越南盾汇率受美国影响导致极其不稳定,因此 2017 年潍柴集团在越南成立销售公司时重点论证研究了汇率风险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对沿线一些国家实体及个人制裁已变
成常态,贸易战风险仍然存在,对企业进出口贸易造成一定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 2014 年至 2018 年间对俄罗斯实行的多次经济制裁以及 2018 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对潍柴出资俄罗斯设立合资工厂造成一定影响。建议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利用信息优势,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预警、风险提示或对策建议,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增进企业对“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了解,帮助企业做出合理投资决策,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目的国法律体系、贸易标准与国内差异较大,对企业在海外经营造成挑战。潍柴马兹公司已于 2018 年底完成工厂建设并开始 CKD 试生产。目前报关可以按照发动机零部件成批报关,但白俄罗斯清关必须按照单个零件清点,清关时间太长。建议相关方深入研究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签订的贸易优惠安排协议,为公司在白俄罗斯投资建设的马兹潍柴公司就其货源组织、原材料当地采购等提出政策建议, 以获得当地原产地证,享受欧盟等国家优惠税率。
第三,一些国家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金融、人员往来监管措施限制多,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活动。例如目前潍柴集团正在开展的俄罗斯卡玛斯—潍柴合资项目,由于卡玛斯集团一个股东实体在美国经济制裁清单之中,国内多家银行拒绝向俄罗斯汇出资金,一度造成项目实施延误,对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造成不便。建议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减少交通对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制约,在贸易投资监管规则、金融政策、人员流动等方面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协调,消除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流动的障碍,降低企业风险和成本。
最后,由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尚不发达,制造业企业在东道国投资需承担一定风险,经济效益与政策红利必然成为企业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对于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政策,还是停留在外经贸发展“走出去”大框架下的补贴,“一带一路”投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建议政府部门可在“走出去”政策补贴的基础之上,结合“一带一路”部分政策,建立单独的“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红利,惠及国内各行各业,将国内优秀企业与投资者的目光从全世界聚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促进国内企业对外 投资贸易与“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共同发展。
(摘自《2020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优秀实践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