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24日,并于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475)。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多元化部件方案厂商,主要提供高速互连、声学、射频天线、无线充电、震动马达、通信基站相关产品的解决方案, 同时也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产品的系统制造商。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及医疗等领域。公司布局海内外制造基地,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并在中国台湾、越南及德国等地区和国家有相关布局。公司在广东东莞、江苏昆山、中国台湾及美国等地设有研发中心,借助当地区域及人才资源等优势,在第一时间准确了解行业技术演变趋势与核心客户需求,配合客户快速研发并推出产品。
为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近年来,公司通过在越南和印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等方式,不断完善全球化生产布局,并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延伸到“一带一路”的部分国家。2019年,公司从“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原材料及产品金额10.8亿美元,采购金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为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以及马来西亚;2019年,公司向“一带一路”国家销售产品金额为8.23亿美元;销售金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为捷克、韩国、新加坡、越南以及俄罗斯。
二、公司在“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投资情况及经验
公司在越南和印度累计投资金额约8.25亿美元,在越南建有3个占地面积合计约4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在印度正有序筹建生产基地,占地面积预计将达2.6万平方米。
(一)越南
公司于2016年在越南北江省投资设立首家越南子公司立讯精密(越南)有限公司,此后陆续在越南北江省、义安省等地设立立讯精密(云中)有限公司、立讯精密(义安)有限公司并建设生产基地。
公司着眼越南主要是考虑其在人力成本、区位优势等方面具备优越的投资环境。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始终将吸引外国投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越南对外贸易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加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均与吸收大量外资有关。越南于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 (WTO),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放宽对外国企业投资限制。随着多项新的对外协定生效,对外贸易出口关税优势正在进一步凸显。2015年,越南与韩国签订免税贸易协议 (VKFTA) ,2016年签署欧盟- 越南自由贸易协议,加入东盟经济体团(AEC),2019年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自我积累,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公司重视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成为了行业领先企业之一。为了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提升公司产能并进一步深化公司全球化布局,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公司在越南设立公司,充分利用越南人力成本、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区位上的相关优势,扩充越南基地产能,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完善公司海外产能布局、有利于规避并降低国际贸易形势的冲击,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印度
公司于2019年设立了立讯印度有限公司,为提升印度立讯的运营能力和产能,于2020年10月进行了不超过9200万美元现金增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选择在印度主要是基于部分消费电子终端品牌客户对本地市场的看好,同时,印度工厂亦可承担公司部分出口销售职能。如今的印度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作为发展中的经济体,印度经济对全球贸易也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公司在印度投资设立了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在享受税收政策、人力资源优惠的同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新时期的双赢局面。公司在印度的生产基地目前还处于建设阶段。
三、疫情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新变化及应对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挑战。多国采取限制人员流动,设备和货物的进口限制等管控措施,因不同国家疫情发展阶段差异,客观上造成全球人员流动限制措施及设备和货物的进出口限制时间更长,给“一带一路”境外项目的建设工作带来困难。
境外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为妥善应对境外疫情对公司越南、印度工厂的影响,公司将国内成熟、高效的抗疫经验妥善应用于海外厂区,公司坚持对进出厂区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并严格管控外来人员进出,尽量控制人员流动性,极力保障员工安全。同时,公司注重出入境员工感受,在疫情期间给予工作津贴,保障了境外项目的有序建设。截至目前,公司境内、外厂区均未出现新冠肺炎病例。
四、风险挑战及相关建议
“一带一路”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 国情复杂多样 , 企业面临着广阔发展空间 , 也加大了在海外投资、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对公司而言,除语言、文化差异及政治因素等方面影响,仍存在资金、当地政策法规解读方面的问题。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投资,建议发改委、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以内的相关项目严格管控,清单外项目应尽量提升审批效率,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支持和帮助。
(摘自《2020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优秀实践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