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简介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于2017年7月14日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代码 300676),公司目前注册资本为40,010万元,员工总人数近4,000人。华大基因作为中国基因行业的奠基者,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通过20多年的人才积聚、科研积累和产业积淀,已建成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全球百余个国家的营销服务网络,成为屈指可数的覆盖本行业全产业链、全应用领域的科技公司。立足技术先进、配置齐全和规模领先的多组学产出平台,华大基因已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科学技术服务提供商和精准医疗服务运营商。
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在渠道布局方面,公司业务已经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境内2,000多家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甲医院500多家;欧洲、美洲、亚太等地区合作的海外医疗和科研机构超过3,000家。
二、在“一带一路”参与国的投资情况及经验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基因科技属于全球新兴高科技产业,华大基因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紧抓“一带一路”契机,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深化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布局。
(一)既有投资情况
华大基因利用公司自有资金或者联合合作伙伴,通过在当地设立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扎根“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公司在精准医学检测及公共卫生防控方面的经验,致力于提升“一带一路”当地国家的医药卫生和大健康产业的生态建设。目前,华大基因已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3家子公司,1家子公司处于筹建过程中。具体情况如下:
1.华大基因于2017年在泰国设立了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泰铢,主要开展基因检测及科研服务业务。于2019年在文莱设立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为350万文莱币,致力于服务东盟国家的相关基因检测类服务。于2020年在埃塞俄比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20万美元,并计划在当地建立先进的生产基地,生产检测试剂等,服务于埃塞俄比亚,并拟逐步扩展至东非国家。
2.公司拟在沙特筹建全资子公司,现处于注册阶段,未来计划与当地卫生部门成立联合检测实验室,服务出生缺陷筛查、肿瘤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并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实现临床医学检测产品的本地化生产,服务于沙特及中东区域的市场需求。
作为致力于精准医学防控与人类健康服务的企业,华大基因将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接触、交流,希望能将更多的项目落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基因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民生应用,让基因检测技术造福世界人民。
(二)相关投资经验
1.推行适度差异化和分散化的投资策略。从投资策略角度来讲,“一带一 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开展直接投资应制定差异化、针对性策略;此外,需要综合分析各国可能出现的主要投资风险,在投资区位的整体布局上应注意适度分散化。
2.重视技术和标准等无形资产的输出。从实现长期投资目标及深入融合发展角度来讲,对外投资不仅仅是资金、人力等“有形”资源禀赋的投入,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和标准等“无形”资产的输出。具体而言,业务拓展需要根植于当地,并大力推广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在生命科技产业领域以“人类卫生共同体”出发,形成基于中国标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华大基因在此方面的相关特色举措及工作成果如下:
一是助力行业标准建设。华大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创始人将标准化工作列入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致力于将先进的自主技术平台、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和全球领先的标准应用于医学健康、资源保存、司法服务等关于国计民生的实际需求中,以高标准引领生命时代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11月,华大协同生命健康领域优秀的组织机构和专家共同研制发布了131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8项、团体标准25项、企业标准70项。此外,在研国际标准7项。上述标准的制定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二是发力“一带一路”国际区域标准。为推动先进基因技术在“一带一路” 国家的应用,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出生缺陷防控、肿瘤精准诊疗和传感染疾病防控,华大一直努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标准“走出去”。为此,华大于2018年5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以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区域性国际标准的研制发布、区域国际标准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此项 工作得到了国标委标准创新司的大力支持。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支 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纲要》发 布后,华大积极按照纲要精神推动联盟成立工作。2019年10月25日,来自“一带一路”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深圳国家基因库,举办“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推选出联盟主席、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等领导机构成员。会上发布了《“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深圳共识》。外方代表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共建联盟,共同为世界各国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三是建立华大标准认证评价体系。华大通过积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的方式推动先进标准在国际的推广应用,建立了华大标准认证评价体系——BGI-CSP。截至目前,华大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200多个联合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导入运行华大标准体系,用BGI-CSP评价模型对标准体系的运行成效和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估和认证,用标准助推全球精准医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疫情时期的“一带一路”建设新变化及应对
(一)新变化及应对
2020 年初,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疫情对全球卫生防控物资、物流和公共卫生应对能力造成了巨大冲击。对病毒的精准检测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华大基因基于20多年感染防控的技术积淀及多次参与世界公共卫生防控的经验积累,快速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同时推出大规模核酸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火眼”实验室,成为全球抗疫的“中国名片”。
华大基因新冠检测产品技术覆盖荧光PCR法、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及胶体金法,其中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获得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和巴西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资质及认证, 并率先被列入WHO(世界卫生组织)应急使用清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新冠检测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致力于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在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疫情防控方面,华大“火眼”实验室已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阿曼,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意大利、加蓬、多哥、安哥拉、博茨瓦纳、所罗门群岛、秘鲁等国启动运营,为当地抗疫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卫生部长,加蓬、塞尔维亚两国政府总统或总理都在“火眼”实验室在当地投入运营时亲临现场,给予华大高度的赞扬。
2020年5月1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会见中国驻塞大使陈波、华大工作组和中国政府医疗队,感谢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和中国人民为塞抗疫斗争给予的宝贵支持和帮助。武契奇说:“感谢华大为我们带来了本地区、乃至全欧洲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我们培训了人员,大大提升了塞病毒检测能力。你们的到来给塞带来了疫情防控的宝贵知识和经验,更给塞人民带来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动力。”
(二)助力全球疫情防控的相关经验
公司积极拓宽多元化业务合作渠道。疫情期间与多国政府、跨国公司、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等建立直接合作关系,更高效地实现产品销售和交付。
标准化助力提升全球传感染病防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为保障抗疫产品服务的质量,疫情发生以来,华大积极联合多国专家先后紧急研制标准18项,标准内容涵盖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多个技术方向,覆盖样本采集处理、检测试剂质量评价、检测仪器性能评价、检测技术规程和质量评价、实验室建设指南等全流程,为公共卫生新基建能力建设及抗疫产品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国际标准《ISO TS 5798 Quality Practice for detect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 by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s》(《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质量评价规范》),一经提出,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和多国专家的积极响应,ISO/TC276(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和ISO/TC212(国际标准化组织医学实验室检验和体外诊断系统技术委员会)紧急成立了联合工作组,以加快推动该项标准的研制、发布和应用。
四、风险挑战及建议
(一)海外投资遇到的风险挑战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布局既是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传统文化认识、宗教差异、数据安全保护等问题。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境外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能给公司境外业务的正常开展、持续发展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其次,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属于医疗器械行业,对外投资需遵守当地的行业监管法规与政策,专业性较强,对境外监管政策等法规解读要求较高。
(二)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在“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中,希望政府在企业参与国际化标准设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围绕关键技术和应用建设标准高地,整体部署、重点突破,推广中国企业的高标准。
第二,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范围、规模和跨国企业融资渠道。减少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投资合作中的美元结算,扩大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领 域,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汇兑风险,减少汇兑成本。
第三、加强对外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建议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结合自身职能和优势,为“走出去” 企业提供东道国政策、制度、文化方面的全方位信息,探索建立双边投资合作机制和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对各类风险发出预警信息,帮助企业趋利避害,实现投资目标。
最后,建议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保障投资企业资产安全。充分发挥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等政府部门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引导、支持、协调等作用,完善投资保险项目审批机制;丰富海外投资保险产品功能,根据形势发展和企业需要设计创新性、个性化的险种和服务,扩展承保项目、降低保险费率,最大限度地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摘自《2020中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优秀实践案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