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截至《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洪崎时,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规模。
小微于民生,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选择。从民生银行依循大趋势的战略制定风格来看,2009年开始,该行藉由“商贷通”发力小微企业、小商户的路径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正如洪崎所说,中国经济转型期间,民营企业和服务性的小微企业将处于增长期,这也是转型中间中央政府特别重视的两个维度。
“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压力,对一家银行来说,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要考虑大背景,从战略角度来考虑问题。这几年,我们每年把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规模投到小微上,今年的目标是小微(贷款)做到4000亿元。”洪崎表示。
当然,从目标到落地,任何一家商业机构都会面临一个可操作性及可实现性的问题,民生银行亦不例外,对于小微,该行在上手之前已有过缜密思量。
民生的小微经
“原本大家(业界和民生系统内)对这个战略是认可的,但做小微有技术性的问题。一个是风险控制问题,毕竟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而且信息难以获得;二是成本控制问题,小微用款既单笔额度不高,又有小、急、频、快的特色。银行怎么样适应这种特点,从上至下,从体制、机制和流程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服务系统,这是个系统性问题。”洪崎说。
具体到技术层面,这几年围绕小微企业,为解决上述问题,民生银行做了很多探索,其经营理念和操作思路,诸如大数定律、收益覆盖风险(成本定价问题),以及批量化,也开始被同业纷纷效仿。
而在1.0版的小微贷款出师告捷,并做到了一定规模、有了一些感觉之后,随着该行的小微业务已然从简单贷款跃升至2.0版的小微金融,小微武功更加精进的民生不仅开始不做散单,还步入到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最开始做的是一圈两链,商圈、产业链和供应链,这种是围绕批量化,它的信息取得和管理能够解决风险和成本控制问题。后来做专业化,现在有50家小微专业支行,因为如果既做大企业又做小微企业,那小微要么做不成要么质量很差。再一个,对散户做城市合作社,现在有2000多家,每个合作社是一个平台,成立风险基金共担风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业界同行眼中,民生银行似乎“总在折腾、一直在变”。对于此种印象,身为行长的洪崎先是会心一笑,继而阐述了该行不安分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民生哲学”:其实公司业务变化不多,无非就是结构变,从贷款变成债券、理财、撮合等,银行是整合资源的,无论怎么变,都在你的范围内。所谓因势而变,既要有稳定不变的基础,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变化的灵活性。
洪崎表示,好的银行武功要强,这样市场再怎么变化都能适应,而“如果自己没有压箱的宝贝,随着形势变来变去太累了,哪一块不变就做精、做深、做透,哪一块变就以变的方式适应。小微和零售是看得清楚的,对于看得清楚的就把它做大,看不清楚的就灵活一点,加强产品创新、服务能力以及市场敏感度,将来有机会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若论国内商业银行中最有性格的一家,恐非民生银行莫属,该行无论是总行高管团队、基层的分支行长,乃至像史玉柱[微博]这样的股东,从不忌讳主动褒奖自己,亦不惮于向外界传达野心。就在今年上月,有媒体报道,该行所瞄准的下一个目标是,跻身中国银行业第一梯队。
而当记者就此专门向洪崎询问时,这家颇有性格的银行行长表示,此系民生努力的目标,没必要设定具体的目标值。“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这么个意思。把握住机遇就能做起来,不可能简单地靠规模。电商、亚洲联盟(“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由民生、包商和哈尔滨银行发起创立,2012年4月在海南成立)、收购兼并也好,银行业逐步进入到一个整合资源的年代,这个过程中间你有机遇就发展起来了。”
如前所述,令洪崎颇感自豪的是该行管理层一直以来的机遇把握能力:民生原来比较强的是公司业务,现在主要是通过事业部,整合资源更专业的来做,另一方面也在补短板,以小微为抓手把零售补起来。不过,其并不吝于表达对同业的欣赏:兴业同业做得很好,招行零售做得很好,这些有特色的银行都是有机会的。
此外,对于国内银行业的走向,洪崎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很多银行有些犹疑,犹疑的过程中有时候很难判断,不知道它将来要往何处走。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中速发展期,如果利率市场化慢一点,这些银行不会分化得太厉害,一旦利率市场化推动加速,这些银行要迅速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我想每一家都在琢磨,但还是有调整机会,五年内如果调整好了可能就突出重围,拭目以待。
原始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30622/0018158780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