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上市公司动态 > 正文

中国平安30年蜕变:从全牌照红利转型科技创新红利

来源: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18-05-29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如果没有强大的指挥中心和系统管理能力,要将“互联网+综合金融”在全国一盘棋地推进,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使平安的综合金融很难被后来者复制。中国平安正在发生变化,不像一家金融集团,更像科技创新公司;它从经营风格最保守的金融保险行业,转向时代最前沿的科技行业。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诞生了一批世界级企业,中国平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作为全球市值第一大的保险集团,中国平安过去15年总资产从1863亿增长到6.5万亿;过去30年,平安几乎抓住了每次重大的市场机会;在竞争领域,平安很少失手;近年,平安还在金融科技领域孵化出四个“独角兽”……平安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站在公司第4个十年的开局,平安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勾画怎样的未来? 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队近日走进中国平安,对话公司高管,一起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多面平安

3月21日,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超市场预期的业绩报告:20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42.8%。

时间拉长到过去的15年,平安总资产、净利润均实现近30%的年复合增长率。

以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有人表示,“平安不是白马,而是汗血宝马”。也有人担忧,平安是否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速?市值创下新高后,平安未来十年的增长点在哪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平安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提起中国平安,有一组标签让人无法忽略:A股+H股上市、白马股、《财富》500强第39位、中国金融业黄埔军校、全牌照金融公司、狼性文化、绩效为王、互联网“独角兽孵化器”。

有一组数据最能反映中国平安的体量:成立30年,拥有170万员工和代理人、1.66亿个人客户、4.36亿互联网用户、总资产6.5万亿、市值1.2万亿左右、旗下四家独角兽估值超400亿美元。

作为一家拥有170万员工和代理人的大型金融集团,每1000个中国人里面有就1.1个人在平安上班。公司有内部员工如此描述在平安工作是一种什么感觉:“在平安工作的人散发着共同的气质,确认过眼神,就知道对方是一路人。”

曾在中国平安从基层干到总部的前员工、现靠谱保创始人吴军,将中国平安和同行相比,总结道:如果想跟平安产生联系,首选是成为该公司股东,回报丰厚、稳健;次选是成为高管,压力付出与薪酬回报绝对成正比;第三个选择是成为客户,可以体验国内最佳金融服务;第四个选择是成为该公司销售人员,有着可多选的产品线和强大的支持;第五个选择是成为其业务合作伙伴,有稳定但不超额的收入;最后的选择是成为其员工,好处是可以学到本领,但工作压力比较大。

一千个观察者眼里有一千个平安。如果要探寻平安为何能抓住改革开放时代机遇,走出深圳走向全世界,还需要拉长视角深入观察。

增速换挡是转型科技的逻辑起点

过去30年,平安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随着公司各项指标基数增大,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吗?市值站上万亿之巅后,中国平安下一步的增长点在哪里,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说,“正如公司董事长马明哲所言,平安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随着基数的增大,公司的增速下降几乎是必然的,特别是几项大指标,如资产规模、收入增速。”

紧接着这个话题,他阐述了平安为什么要做科技转型。“科技会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生态,改变整个企业的产品形态、服务形态和客户服务渠道。趋势改变的方向是坚定的,但过程是逐步的。”

在这个科技转型的过程中,平安可以提升业务收入含金量,降低资本消耗,继续提升效率。

比如医疗健康板块,未来增速会很快,但中国缺乏大型医疗健康集团。医疗健康产业链很复杂,前端有诊所、医院、药店,后端有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厂家,医药研发周期、CFDA认证很长,产业链也很长。

任汇川认为,越是像这样的产业,越需要平安这样大体量的公司参与,帮助打通整个产业链。目前,平安从医疗健康体系、系统软件,到医保控费,再到线上好医生、线下的万家诊所,做了很多投资,将来还想投资医院,以便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能一条线全部打通。

“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平安或许可以重演过去10年、15年保险和金融增长的故事。”任汇川说。

6万亿之后“稳”更重要

一家金融机构,管理数百亿资产、数千亿资产,与数万亿资产所需要具备的东西,是绝然不同的。

去年底,中国平安的总资产近6.5万亿。如此体量的平安犹如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巨轮,面对天气变化的稍有应变不足,便可能遭遇不可挽回的结局。

“我们内部觉得,企业经营的保命之根本,是要稳健、要盈利,不能出现重大的经营性风险。”任汇川强调,“风险有客观的、有主观的,企业至少在主观上不能犯重大的错误。”

任汇川举例,“平安6.5万亿资产,如果投资如果失败了怎么办?如果碰到系统风险,损失5%,那就是几千亿就不见了,公司偿付能力、资本充足率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关门。”

平安的解决方案是,立足国内发展机会,在自身擅长领域,严格遵守风控纪律,不博。

在平安内部,把风险分为五类: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扎好这五个“篱笆墙”,保持公司立于不败之地,是最基本的工作。

众所周知,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战略资产配置是影响资产结果的80%,战术资产配置影响余下的20%。“在大类资产配比上我们是非常谨慎的,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投资要靠纪律,我们绝不会因为某类资产今年可能赚一把,就突破配置比例。”

同样,在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品牌声誉风险等方面,平安也监控得非常严。

寻找发展机会上,中国平安将跟随国家的大政方针,近年支持实体经济中的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投入不小。

“未来,平安将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领域,平安仍会聚焦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投资和主业扩张的计划还暂时没有,有也仅限于研究阶段。”任汇川说。

理由是,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收入在增长,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后,人们对寿命延长之后养老的需求在提升。当前我国人均保险密度、深度距离全世界只有一半的水平。

“说小一点,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很大,平安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说大一点,平安越大越要稳健,资产大了就不能去搏了。”

独特的金融全牌照

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被投资界反复研究,也被不少金融机构竞相模仿,但皆感叹难学到精髓。

在“互联网+”时代,平安综合金融模式,不是几张金融牌照加上几个互联网销售平台就可轻易复制。要探究平安综合金融真正的独特之处,或许要将平安的金融子公司,与170万人力资源、1.66亿个人客户、4.36亿互联网用户、强大的后台管理和技术支持结合起来看。

首先,平安有一个强大的主业,让综合金融发展之初先有良好客户基础。这个主业就是保险,保险让平安积累了上亿的个人客户。其次,平安拥有综合金融全牌照,能够向客户提供丰富的全产品序列。再次,平安的技术能力对综合金融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以前我们做综合金融是靠一个个门店、一个个业务员,身上揣着七八种产品给客户选择,现在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线上服务,能更方便地把多种产品推送给客户。”任汇川说。

对平安而言,发展综合金融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获客成本。2017年年报显示,平安个人业务净利润占比66.2%,客均利润356元。

如果没有强大的指挥中心和系统管理能力,要将“互联网+综合金融”在全国一盘棋地推进,将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也使平安的综合金融无法被后来者复制。

对平安综合金融快速推广的秘诀,任汇川用“利益驱动”+“文化推动”、“一横一纵”来概括。

利益驱动上,“行政手段+考核机制”是基础。平安每个子公司的工作计划里,都有综合金融的任务。“不管是银、证、保子公司,在年度考核里完成主业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可能是80%,综合金融占到20%。”

文化推动上,平安倡导“包容、协作”,鼓励每个子公司之间深入交流。比如,每个子公司内部都成立了综合金融部,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平安旗下可能有十几个分支机构,但当地有两个组织把大家连在一起,一个是个金会(面向个人客户),第二个是团金会(面向团体客户)。个人客户综合金融委员会的地方分会的牵头人,一般是寿险分公司总经理;对公业务一般由平安银行分行行长牵头。通过党委、团体委员会的力量,平安把当地组织进行横向连接,形成“一横一纵”的管理方式,推动综合金融落地。

平安综合金融能有效实践的一个重要法则是,对每个子公司保持了高度控股。任汇川称,“我们现在26个子公司,大部分是自己创办的,避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协作时,发生利益冲突。”

新财富最佳非银分析师、安信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赵湘怀多年研究平安,认为平安是战略驱动型公司。他对平安的战略能力极为称道:“平安是一家代表未来的公司”。外界看到平安今天的样子,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前布下的局,而平安今天做是事情,可能要在五年之后才能看到“果”。

用马明哲的话描述,平安战略特点有“三多”:一是“多几步”,犹如下棋要看五步,平安战略也要多看几步;二是“多团队”,不同专业用不同的人;三是“多平台”,平安正在向全行业开放它的金融科技能力,以打造开放式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新十年,新愿景

最近几年,平安变了。

2017年12月,平安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流感预测”技术,在重庆提前预警了流感来袭。

在医疗领域,过去医生诊断靠人工拍片,误诊率不低。平安开发出AI智能读片技术,能将肺结节、胃癌切片、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准确度提高到90%以上。

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深圳机场使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公安系统罪犯信息自动匹配并预警。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公布,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99.84%的准确度在该数据库中位列第一……

据中国平安董秘、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介绍,这些前沿科技,均来自平安旗下的科技子公司。过去10年,平安每年都拿出1%的营业收入投向科技研发。目前平安在金融、医疗专利申请数超过3000项,在中国金融机构中排第一、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排第二。

站在第4个10年的开局,平安正在发生变化:它越来越不像一家金融集团,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它从经营风格最保守的金融保险行业,走向了时代最前沿的科技行业。

谈到平安新十年的愿景,盛瑞生表示,三十年来,平安从河东走到了河西,也就是从传统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的双驱动,平安的愿景是“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

“公司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董事长马明哲经常讲一句话,他说中国要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要走到世界前列,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批伟大的企业出现,和这个国家一起实现中国梦,他希望平安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盛瑞生说。

“平安很难对自己的市值做预测,但是在财富500强或者福布斯上市公司全球2000强里,以平安的发展势头、公司利润的稳健增长、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营利能力的增长,我们仍有机会不断往前。

【社长手记】平安战车,为何还没减速

何伟

118层,592米,深圳的新高度。站上平安金融大厦的顶层,犹如空中漫步。我想,还有哪里比这更适合解读改革开放,解读平安模式?

窗外,无边光景一时新。南面,蜿蜒回转的深圳河隔开了深港两地的城市与乡村;西侧,深圳湾里蛇口通往新界的跨海大桥如长虹卧波;北望,莲花山上绿色葱茏,小平同志雕像依稀可见;东瞧,高楼如林的罗湖区,曾经的制高点国贸大厦隐约可见。2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小平同志坐在53层的旋转餐厅,称赞“深圳速度”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殊不知,当时还是不见经传的一家小公司,日后创下了比“深圳速度”更快的“平安速度”。

历史像个旋转舞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正在高中的教室里备战“知识改变命运”的高考。弹指间,改变几代人命运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我也以天命之年转岗到深圳工作。人生经历和改革开放高度重合,荣耀,感慨,情思,别有一番滋味会心头。

改革也好,开放也罢,40年的历程是在压力下奋进,在质疑中前行,利益的博弈,思想的碰撞,伴随始终。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改革姓“社”还是姓“资”……共和国的进步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触目惊心的交锋中走来的,即使在走进新时代的今天,否定改革开放的声音从未消失,想走回头路的企图时隐时现。

我们走进的新时代,也是问题叠加的时代。开放,遭遇大洋彼岸的孤立主义和贸易壁垒的挑战;改革,也面临贫富差距的指责和大面积腐败的考验。即使在改革滞后的金融领域,被视为改革开放的三大成果之一的股份制,深化改革步履维艰。至于资本市场,监管不健全,股市不成熟,金融抗风险体系极其脆弱……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风险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改革开放纪念改革开放?

平安,一个改革开放的先遣队,令人生畏的金融帝国,我们很想听听它是怎么回答的。内外勤员工从十几人到170万,营收从几百万到9000亿,只用了30年。全球市值第一的保险集团,少数的全牌照金控集团,平安不断刷新行业的纪录,创下了一组组举世罕见的数据。

访谈约在112层会议室,平安少帅任汇川面对面与我们问答。这艘金融航母的总经理,身材中等清瘦,举止干练机敏,言谈中眼睛也会说话,对敏感问题也不回避。

靠产险抢跑,靠寿险领跑,平安是在不平凡的时代开创平安金融服务的,除了改革开放天时地利外,领军者马明哲的三点体会最深刻:一是不同时期用不同的人,二是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股东,三是始终先人一步。

我想补充的是,除了赶上好时机,有个核心领军者,最重要的是平安比较早地解决了体制机制和管理文化的问题,先手搬掉了影响前行的一个个拦路虎。

平安战车已在金融资本市场上狂奔了30多年,毫无人困马乏减速之意,就像工地上隆隆往前冲的推土机,挡也挡不住。集团如今又开启从全牌照金融集团转向科技型金控集团的新征程。

我们探讨的是平安,心中更关注改革开放的命运走向。所谓企业的成功,不过是踏准了改革开放的节拍。纵观中国经济30年,平安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金融盛宴。“如果没有民众的富裕,谁会来买保险,腰包是瘪瘪的,谁会来买寿险。平安就是开发出再好的产品,也做不到行业老大。”这大概是我听到的对改革开放最朴实的赞美。

到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将以复兴姿态站立世界潮头,标志之一是将崛起一批世界级的大公司。增长远未结束,传奇仍在继续。行笔至此,我不禁莫名兴奋起来,暗想:2017年刚跻身《财富》全球500强榜单第39名的平安战车,而立之后,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