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表示,特别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论述,这对装备制造业的升级发展非常重要。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需关注当前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
据介绍,装备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急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但现状是,职业院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工人在城市扎根难,技能人才短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升级带来较大影响。
詹纯新委员从技能人才的来源、培养和稳定这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詹纯新委员谈到,首先,是因为传统价值观在源头上抑制了供给。他说:“西方在长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大批技能人才推动了手工向机器生产的飞跃,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很高。而中国社会自农耕时代形成‘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价值判断。尽管技能人才有可能成为工匠,也很少有家庭愿意把后代送进职业院校培养成为工匠。”
“其次,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制约了培养”。詹纯新委员表示:“制造业发达的德国,职业教育已经从技能培训上升为职业本科教育,美国、日本的职业教育成为公民终身习惯,教育资源丰富、均衡甚至个性化,能够培养出有实操能力、有理论涵养、自信的劳动者。”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世界最大,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但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处于弱势,在教学设计上也以操作型初级技能培训为主。毕业生进入工厂后,获得继续教育机会也不多,自我提升的途径少、难度大。
詹纯新委员谈到的第三个原因是,城市高生活成本影响了技能人才的稳定。
譬如,欧美许多历史悠久的企业周边自然形成特色小镇,小镇居民就是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在家庭实现代代传承,工匠世家与百年企业互为依托相互成就。加之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托底,技能人才的生活压力小,阶层稳定。
而在中国,城市生活成本影响了技能人才的稳定和传承。年轻一代的产业工人,正越来越多地远离制造业。
詹纯新委员举例说:“根据美团发布的数据,美团在线骑手270万人,其中三分之一骑手前一份职业是产业工人。尽管装备制造企业在薪资、福利、生活配套方面付出很多努力,也难以抵消城市购房、教育、医疗等高生活成本对技术工人群体的生存压力。”
中联重科在十多个园区均建有单身公寓等配套设施,但相当比例的技工在工作四五年后选择返乡,中断了技能人才之路。
面对这种现状,詹纯新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需要在供给、培养和稳定方面做文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社会环境中提高地位,要在教育端加快培养,要在用人端对企业稳定技能人才有所扶持。”
詹纯新委员说,一是要从社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二是为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给予政策支持。就在上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需要制订实施细则,尤其需要用具体的政策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整合职业院校资源,做实工学结合。三是鼓励企业改善技能人才的城市居住条件,为他们提供安居住房并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