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用高科技手段来提升社会的应急能力,一方面可以补齐短板,另一方面可以刺激经济。我认为这也应属于‘新基建’范畴,且市场空间巨大,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日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高德红外是此次抗疫中的模范企业之一。作为工信部防控疫情物资企业名单的首批入选企业,疫情发生以来,高德红外累计安装了逾2万台红外人体测温产品,“火眼金睛”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日前,公司收到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感谢信。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黄立准备的三份提案均是围绕应急能力建设来展开。“一是全面构建智慧森林防扑火基础设施体系;二是有序开放空域;三是探索消防救援队伍院前急救新模式。”黄立说,疫情防控期间,他一直在武汉,除带领公司参与一线抗疫之外,也对企业如何快速恢复发展进行了很多思考。“从我们的经验来说,关键还是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硬科技”抗疫有功
“全国两会的召开,我认为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正逐步回归正常。”黄立认为,我国的疫情能快速得到有效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和技术的运用功不可没。
“譬如健康码,能准确有效地分类识别每个人的实时健康状态。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正是这么一个小程序,为复工复产提供了保障,可以做到低成本有效防范疫情。类似举措都得益于科技手段的进步。”黄立表示。
红外测温产品是基层日常防控筛查的最主要“武器”。
“这次疫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红外产业。提起红外,很多人会想到高德,其实不仅我们公司参与了,很多公司也作出了贡献,高德只是其中的一员,我们一起为大家的安全、健康提供守护。”黄立谦虚地说。
黄立认为,红外测温设备的大量应用,得益于近年来国内红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以公司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在芯片探测器领域的突破。
与2003年抗击非典时相比较,便可直观体会其中的差异。当年,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规模化量产能力的红外设备公司,高德红外奉命紧急为火车站、机场等特殊场所安装红外监控系统,并因此“一战成名”。
黄立回忆,当年公司累计安装的红外监测设备不到1000套。
“当年没有芯片,产能受限。现在不一样了,可以说是,要产多少就能产多少。”黄立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不仅攻克了关键技术,而且产品的性能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有了芯片,不仅我们自己可以做设备,还可以支援国外。”
据介绍,高德红外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可做到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大面积监测,快速找出并追踪体温较高的人员,且能做到精准识别,确保不遗漏目标,还可避免其他高温物体的干扰。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提供了接近3万台套的相关产品。”黄立说,曾经的“奢侈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企业、学校、商场、写字楼以及政府机关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新基建”大有可为
这次疫情给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如何实现突围?
“部分企业遇到了特殊的困难,一是市场需求衰退,有些企业复工了,但是订单没有了;二是供应链成本在增加;三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黄立说,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各种帮扶政策,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黄立看来,疫情给经济和企业带来考验的同时,也催生出一些新的机会,譬如“新基建”。“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大方向,很多产业都有提档升级的空间。”
如针对一些地方发生的火灾,黄立建议,可借助消防无人直升机、高效灭火装备、多光谱制冷红外火情监测系统、人工智能火情态势分析系统、数字化指挥作战系统等新兴科技手段,开展新一代科学技术与森林防扑火融合,即“智慧森林防扑火基础设施”建设。
黄立认为,近年来,我国的森林防扑火工作虽取得诸多的进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加强,新一代科技的不断涌现,将科技与森林生态保护相融合,加强森林生态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可能。
“利用多光谱制冷红外火情监测系统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轻松探测到50公里外的一棵小树着火。”据黄立介绍,在高风险地区大规模地安装部署多光谱制冷红外火情监测系统,同时配备带红外挂载的大型森林巡查无人机实施定时巡检,可以确保对火情的“早发现”,防大灾于未然。
“早发现”后还需要“早出动、早扑灭”,传统手段很难做到,而无人直升机飞行时间可达6个小时,飞行距离可以达到300公里,还能挂载120公斤的灭火装备,包括发射高效能灭火弹、喷射灭火剂等方式,可快速、彻底扑灭火灾。
上述建议也是黄立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提案之一。而他另一个提案也与此有关,那就是有序地开放空域,建立一整套空域管理机制,推动无人机产业的有序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对无人机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严格管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展无人机产业,最大限度发挥无人机的效能,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让无人机应用为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作贡献。”黄立说。
“机会永远存在,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自主创新,聚焦实业,就一定能实现梦想,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展望未来,黄立依旧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