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秦英林围绕“肉盘子”,带来了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完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等多项建议,建议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并希望畜牧行业构建节约高效、种养循环、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围绕“肉盘子”,带来了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完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等多项建议,建议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并希望畜牧行业构建节约高效、种养循环、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端好“肉盘子”
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
猪肉,一直是中国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肉类,其价格不仅影响着“菜篮子”,也影响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生猪市场供应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障生猪产能恢复?秦英林认为,智能化养殖和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是解决问题的一条可行路径。
面对非洲猪瘟暂无有效疫苗可用的现状,近两年,养殖业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通过严格的科学管控手段和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与技术措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生猪产能也在逐步恢复。
以牧原股份2019年研发的“三防猪舍”为例。彼时,为应对非洲猪瘟,牧原股份在厂区建设上,研发了具有防病、防臭、防非洲猪瘟的“三防猪舍”,实现了对猪舍的全面升级,采用空气过滤、精准通风、除臭灭菌等技术,预防了疫病的发生。在日常运营上,公司又运用自动饲喂分栏系统、无人送料车、智能化电控设施,实现供水、供料、通风、降温等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如今,这套技术不仅扛住了新一轮非洲猪瘟检验,也让牧原股份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实现复工复产。
作为智能化养猪的践行者和受益者,秦英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一个建议就是,鼓励养殖行业加强科技研发,实现智能化养殖。他认为,目前我国传统养殖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变革期,非洲猪瘟虽重创了我国养猪业,但也使我国生物安全体系全面升级。养殖企业由过去对疫苗的依赖,转向全面升级生物安全体系,走向“养大于防,防大于治”的产业良性发展道路,对提升肉品安全大有裨益。
他同时建议,加大对养殖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激励力度,鼓励畜牧企业探索智能化养殖。对于重复、机械、简单的养殖环节,完全可以由智能机器代替,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又有利于疫病防控。
秦英林还表示,生猪产能虽要快速恢复,但也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需要时刻关注养猪过程中的安全防控。
“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控水平。”秦英林建议,要提升区域防控能力,建立县级检测中心、饲料原粮烘干设备、车辆洗消中心、无害化处理中心等防控设施。此外,他还建议,将畜禽专用运输车、疫病防控设备纳入农机装备补贴范围。
走好“绿色路”
加大对有机肥厂建设补贴力度
一直以来,环保是养猪行业发展中最头疼的事。有专家曾计算,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的排污量;一座规模化养殖场排污量,不亚于一个中型工业企业。
养猪与环保,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关系到“美丽家园”,如何在“两难”之间求得“两全”?秦英林认为,求得养猪与环保两全发展的关键在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环保工作是畜牧行业的生命线。”秦英林说,多年来,牧原股份一直将环保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循环”的四个标准,不断在技术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目前,公司已探索出“养殖——沼液——绿色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将养猪生产的粪肥全部资源化利用,做到养猪零排放。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改良了土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益。
基于这样的环保经验,秦英林也在《关于加快养殖业快速转型升级的建议》中提到,当前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程度及养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养殖粪污也大量集聚,应鼓励和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循环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秦英林建议,国家应加大对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的建设补贴力度,出台大田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并配套完善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或对使用者进行奖补,从而进一步推动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另外,针对畜禽养殖环保设施和疫病防控用地紧张问题,秦英林建议,将与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区域洗消中心等环保和防疫设施用地明确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允许在养殖场外一定范围内分散布点建设上述环保和防疫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