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
建议帮助国内企业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
本报两会报道组 贾丽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觉得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TCL不断升级自身全球化战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持续性的探索。”
2021年全国两会,关注到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在全球的扩散、中国全球产业链出现外移,李东生也带来了《支持中国企业强化双循环、加速全球化的建议》、《关于将低碳减排加入上市制造企业信息披露范围的建议》等。
李东生认为,目前形势下,中国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国家的逆全球化思潮可能导致在中国的全球产业链出现外移;另外中国制造业亟待“走出去”,将竞争力优势扩展到全球市场。
他建议,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重塑和完善内循环产业链。具体来说,要构建核心技术攻关的举国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科技产业。要鼓励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要加强财税支持,实施针对性政策留住核心产业。
“我们在欧洲等多个国际市场取得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本地化。”李东生说。
他建议,帮助国内企业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国际贸易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要拓宽企业海外发展的融资渠道,要支持企业海外设厂,进行本地化经营。
全国政协委员张义光:
发展建筑劳务产业 推动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
本报两会报道组 殷高峰
作为陕西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陕西建工不久前刚刚通过重组进入资本市场,成为陕西首家营收过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及陕西建工的掌门人,陕西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会有什么样的提案呢?
“我今年的一个提案是和公司所处的行业有关,我将建议发展建筑劳务产业,推动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化。”张义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发展建筑劳务产业,张义光建议,首先是推进劳务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
张义光表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专业作业企业在税收、社保、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及资金支持力度,整合、优化建筑工人队伍及劳务企业,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知识型转变。培养劳务作业领军人物,鼓励与建筑施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而不断提升专业作业能力。
张义光还表示,要鼓励建立建筑工人培育基地,大力推进建筑劳务产业园区发展。他表示,支持大型施工企业与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合作,建立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以建筑工人培育基地为依托,培育相对稳定的工人队伍,解决建筑劳务企业用工短缺、工人专业技能水平不均、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升级滞后等问题。
在他看来,要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保障机制,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等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探索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缴纳的资金来源,研究适应农民工实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制定适合农民工实际的公积金缴纳长效机制,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建议国家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
本报两会报道组 李万晨曦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4日上午,《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华工科技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马新强作为高端制造行业的企业代表,近年来一直关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马新强在今年的两会议案中又一次提出推进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的建议,这已经是马新强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国家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据悉,华工科技作为激光行业龙头,在工业基础装备领域深耕多年,从提供高端激光装备到打造自动化产线再到数智时代,定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近年来华工科技在高端制造领域不断迈出实质性步伐。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不仅在交通等领域取得较大成绩,还在全国形成了多个核心区域,多省份也将其写入了“十四五”规划中。然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目前面临多重困局,我国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90%的柔性显示屏加工装备仍然依靠进口。在当前国际背景下,我国技术引进面临代价高昂、安全风险突出。
“当前,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我们的海外订单不降反增,与华工科技近年来不断延伸创新链,深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培育创新能力分不开。在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背景下,中国的创新黄金十年已到来,今后,中高端产品占比高、产品差异化明显的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我们必须要走差异化创新之路,锻造高效的产品生成能力。”马新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基于此,马新强建议,一是组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院。统筹协调承担关键技术突破的各类主体,针对发展重点和企业共性需求制定技术研发方案和路线图,组织优势力量加快攻关,同时为企业技术、产品创新提供咨询服务;二是立体化完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马新强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最宝贵的资产是人才,对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视战略意义实现个人所得税一定的减免税。建议通过多举措并举使企业能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人才,扩大利润用于研发,保证研发的可持续,建立起配套供应链体系;三是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中心等,与其他企业和各类主体建立深度协作的研发体系,促进新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交叉渗透,推动从技术融合到产品融合再到业态融合;四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围绕打通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更紧密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支持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供应配套,构建分享制造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等,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发展;五是推动行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摘自:https://mp.weixin.qq.com/s/xdYLUWcRkP0hHkhQ-Q2n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