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城市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0多年来,深圳缔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个奇迹,秉承着奋勇争先的开拓精神,这座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孕育出一代代创业奋斗者,并创造出一个个商业奇迹。
发轫于蛇口的中国平安,数十年来与特区同呼吸,共成长,恰是一部改革开放历程的发展缩影,更是"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的见证者、亲历者。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与国泰民安的大好环境,34年来,中国平安积极变革,不断创新,成为改革开放精神的真实写照。
"平安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平安的基因中,成为我们持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
34年筚路蓝缕,"金融巨轮"勇立潮头
1979年,中国掀开了现代金融业发展的新篇章,银行、保险、信托、基金、融资租赁、证券等多种金融业态从此开始涌现。1987年,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机构——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在深圳特区筹建,次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展为"平安保险公司",这座金融的"巨轮"就此正式启航。
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浪潮下,身处前沿阵地的中国平安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凭借先行、先试、先探索的时代改革精神,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先是率先在国内推行个人寿险营销体制,尝试建立现代化的寿险业务体系。随后又迈向资本和管理国际化,于1994年引入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有限合伙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参股的金融企业和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制度和国际精算师的公司。
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必将成为未来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敏锐判断并把握到这个金融大势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立起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成为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企业之一。
随后,平安展开了"金融+科技"的探索,积累起大量科技成果并广泛运用。近年来平安智慧城市打造的“i深圳”APP,成为深圳市民服务的统一入口,实现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掌上办理,为深圳市民办事效率提升60%,人均办事时间节省2小时。据悉,截至2022年3月末,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2,048项,累计达40,468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如今,中国平安正全力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通过更加专业、优质、高效的金融和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及综合协同效应,为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民生、促进百姓的品质生活贡献心力。
今年5月27日,平安即将迎来34岁"生日",这家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综合金融巨头,在2021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以191,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第16位,排名全球金融企业第2位,在中国入围企业中排名第5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1位,创造了全球少有的商业发展奇迹。
服务实体经济,积极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
过去34年,中国平安在保持高速、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金融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平安集团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首家引进外资、率先采用国际财务制度、国际保险精算制度及个人寿险营销制度的公司,成功创建出兼具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的综合金融"平安模式",为2.23亿个人客户和6.57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生活产品及服务。
长期以来,坚守服务国计民生的立业初心,围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普惠金融发展等重要战略工作,中国平安发挥自身业务特长和优势,积极利用综合金融平台和科技创新优势,为重大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优化金融资源,为民营企业、国企和中小微企业增添发展动力,为社会各类群体及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底,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助力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1.5万家企业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防灾防损服务,企业财产保险累计保险金额超过20万亿元。
护航大国重器,坚守金融使命。今年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和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的背后,都有中国平安的保驾护航。截至2021年末,平安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包括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连续4年累计投入52.3亿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和产业发展,与广东省政府共同发起成立1500亿规模的"广东平安发展基金",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机场、铁路和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保险的力量,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释放承保能力超万亿元。
滴灌民营小微企业,畅通产业毛细血管。中国平安努力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积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截至2021年三季度,平安银行授信总融资额达4.54万亿元,民营企业在新增投放企业贷款客户中占比超过七成;平安普惠去年推出"4+1"行业小微扶助计划,针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定向"输血";平安产险在河南暴雨中赔付超31亿元,去年启动特案预赔1.2万笔,预赔金额超22亿元,为小微企业和客户解燃眉之急;平安证券通过股权债权、资管和专项纾困计划,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超过3151亿元。
同时,平安积极履行保险保障天职,发挥社会"稳定器"作用。今年深圳疫情期间,平安宣布为超7万名防疫一线工作的志愿者、15万名卫生健康系统工作者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包括面向一线志愿者专属保障涵盖新冠确诊津贴赔偿、新冠住院津贴赔偿、新冠感染身故赔偿等三项保障内容。4月,平安宣布通过旗下平安公益基金会向上海市捐款2000万元,用于保障抗疫一线的防疫必备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全力支持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通过赠送专属保险保障、提供近30亿元专项融资纾困资金、开启线上义诊通道并组织援沪医疗队驰援方舱医院等多种举措,全面参与战疫工作。
深化医疗健康战略,发力绿色金融、乡村振兴
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近年来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战略升级不断深化,备受行业瞩目。马明哲表示:"平安要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提供最佳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反哺金融主业。
通过支付端、自营服务端、平台服务端、及核心医疗科技端协同运作加速落地,金融主业协同效果逐步显现。2021年,平安积极参与方正集团重整,通过将北大医疗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科技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
2021年,平安医疗板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赋能超4.3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112万名医生及322万慢病患者。截至2021年底,中国平安超2.27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3个。平安健康作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底累计注册用户量近4.23亿,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至73.34亿元。
在技术领域,平安智慧医疗技术持续领跑全球。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位列全球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在全球糖尿病综合管理国际人机大赛上,"平安AskBob AI医生"的现场表现媲美参赛国际内分泌主治医生团队。截至去年底,平安AskBob服务于100多万名医生,4万多家医院,每天提供20万次以上的推荐服务。
为响应党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平安全面升级绿色金融行动,充分发挥起金融企业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助力社会绿色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绿色保险领域,平安产险在业内率先实现"前期预警、中期定损、后期快赔"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承保首批深圳环强险,未来5年绿色保险保费规模将从80亿元增长到250亿元。
平安2021年报中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其绿色投融资规模2245.80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898.13亿元,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保费规模已达445.7 亿元。
同时,平安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累计提供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418.50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的要求,平安通过产业振兴、健康振兴和教育振兴深入推进"三村工程",实现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1年,中国平安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是该公司第三次获得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最高级别的国家政府奖。
今年3月,平安再次升级乡村振兴规划,叠加"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专业优势,以"保险下乡、金融下乡、医疗健康下乡"为抓手,聚焦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和谐美丽乡村两条主线,积极探索新的乡村振兴路径,将为助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再次添上深刻注脚。
"30多年前,我们在蛇口说过,平安能走多远,取决于平安文化基因的传承有多久远。我们坚信,中国的崛起是不争的事实,背后必然有一批杰出的民族企业作为强大的支撑,平安将立志于成为其中之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前进。"2021年报平安集团董事长致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