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物业资本市场热度有所下降。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赴港上市的物业板块企业数量分别为18家和13家;今年上半年,该类企业数量只有4家。
进入调整期,头部物企们的发力赛道也在发生改变改变。今年年初,物企扎堆发力冬奥会赛事服务,更是拉开了非住宅物业服务的“大比拼”。
7月26日,新大正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营业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航空、公共、学校等非住宅赛道均实现大幅增长。
说得直白点,一直深耕非住宅物业服务的新大正,“先发优势”明显。在众多头部物企转型非住宅“新赛道”的赛场上,这位“资深选手”已经走了很远。
那么,问题来了:
在众多头部巨擘的挤压之下,新大正如何应对,保障企业高质量运营发展?
抓住机会规模化,一场抢滩全国一线城市的“实力角逐”
物业行业最早进入资本视野,是依托于其庞大的客户群体,掌控着与客户线下链接的“最后一公里”。但真正引起资本市场重视,可能是在地产进入“黑铁时代”时,物业企业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围绕客户增值服务、特色服务和非住宅服务等建立新的业务模式。
新大正作为公建物业服务专家,也是深交所率先上市的物业第一股,在“新赛道”上崭露头角。
上半年,新大正加快推动全国布局,实现规模化突围。
报告期内,新大正中标了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开放大学、珠海金湾国际机场、包神铁路、长沙轨道交通、南京新媒体大厦等重大项目,实现新拓展项目中标总金额约11.8亿元,新签约合同年金额约5.4亿元,同比增长约41%。
在全国化布局的过程中,新大正在重庆以外区域的项目拓展表现亮眼。
据财报显示,重庆以外区域收入占比首次超过重庆区域,同时较上年同期增加约69.08%,从收入占比上看,即使北上广等重点中心城市受到疫情较大影响,重庆以外区域占公司营业收入总量已达 57.81%,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能看到,新大正的全国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今年5月,在2022中国房地产及物业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新大正获“2022物业服务企业上市公司20强”和“2022物业上市公司领先企业市拓能力TOP5”两项大奖。
可以说,在市场拓展提质增速的新阶段,新大正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严守疆域并以进击者的姿态和向好的业绩,得到了行业机构的认可。
新大正董事长李茂顺表示:“我们营业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而且增长最主要来源于我们去年今年上半年市场拓展带来的收益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在没有收并购且疫情多发的情况下,成绩还算蛮好,但压力也一直存在,甚至面临去年更为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
简单而言,新大正上半年不仅没有受到市场和疫情的双重影响,还实现了规模增长。这体现的是新大正的抗压性,以及服务力与品牌力有较强的竞争力。
这份成绩,含金量不低,特别是在众多物业企业、头部房企在市场冷静期纷纷遭遇“危机感”侵袭的时刻,新大正不但守住了自己的城疆,还保持着自己的“韧性”。
突围“利器”,有节制的“多元化”保证高质量发展
当然,规模化并不是唯一。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之下,物管行业开始打破社区边界和业务限制,涉足的领域日益宽泛。目前,物业行业的发展边界被彻底打开,行业赛道价值被重新认知。
与头部房企和物企重仓的领域不太一样,新大正对于版图拓展,有自己的一套打法。
据年报显示,上半年新大正在航空、公共、学校等领域的营收占比已经颇为可观,分别达11.8%、21.71%、14.97%。
在航空物业方面,新大正新中标了珠海金湾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黑龙江牡丹江海浪机场等3个机场;
在公共物业方面,新大正拓展了园区、医院、交通等众多市政项目,包括多地普洛斯园区、中关村园区、多地部队医院、包神铁路、长沙多个轨道交通、迎龙场镇等;
在学校物业方面,新大正深耕重庆区域提升管理密度,并积极开拓外地项目,中标国家开放大学、九江学院紫薇园校区、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等多个重要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正不仅凭借新业态服务的发展,成功进入第88城——西藏自治区,而且还在深耕20多年的重庆,拿下了千万级的单项目大单。
未来的物业赛道,仅凭住宅、办公、商业等基础服务,物业公司的成长性始终有天花板。尤其是在与物业深度关联的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的环境下,物业公司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城市服务这个赛道,进入了行业视野。
从传统的住宅物业管理,到商业、公共、基础设施,乃至片区、城市的综合管理、基层治理、社区养老,城市更新类业务范围不断延展,发展空间肉眼可见。
据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6月,物业市场第三方拓展规模前三的业态是住宅、办公、学校,其中住宅项目占比28.7%,办公项目占比28.6%,学校项目位于第三位,占比22.3%,产业园项目占比首次超过10%。
未来,物企的定位将不再局限于物业公司,还会是综合性服务商、城市服务商。
今年7月,新大正荣获2022公建物业服务力TOP10企业。
可以预见,在”新赛道”上,以新大正为代表的领跑物企,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开源”与“节流”并举,革新组织提供内生动力
上半年,物业市场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据中物研协报告显示,上半年物业行业公开披露的并购涉及交易金额8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0亿元;二季度,总计披露交易金额仅13.27亿元,较一季度减54.47亿元。
物业市场收并购热度下滑的原因,除了受地产行业的影响,亦与物企自身息息相关。
一方面,物业市场上优质的标的资产,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经过了快速发展的头部物企们,也需要停下脚步进行内部优化调整。
新大正董事长李茂顺提了一个观点,叫“立足经营的本质,提升公司的经营质量”。
他表示,“要着眼于经营能力的提升,去不断的比较和探索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打造一个能够适合我们自己的,能够提升我们经营能力和经营成果的手段和方法。”
简单理解,就是练好内功,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上半年,新大正主要做了两件事: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完善中长期激励体系。
在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保障企业扩张需求的同时,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现人才激励的阶段性与延续性。
二是落地数字化,赋能管理和业务。
成立了数字化建设及决策委员会、业务数字化工作推进小组,推动数字化战略的落地与实施,,重点围绕业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数字基座等方面展开。
比如业务方面,基于慧链云业务数字化平台,提供基础物业服务、客户服务等功能;管理方面,实现招聘、入职全过程无纸化管理等。
组织的精力、时间、能力都是有限的,当规模发展进入一定的阶段,应该向内寻求发展动力。好比手掌收缩握成拳头,出击地更精准和有力。
新大正的发展,不是野蛮生长,而是由内而外的,有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