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自律 > ESG专栏 > 正文

ESG委员会专家视角 | 中证指数:气候相关管理政策框架以及投融资工具梳理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3-06-06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编者按】为引导支持上市公司ESG相关工作,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协会于2022年11月成立ESG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汇聚了上市公司ESG最佳实践者以及资深专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推动ESG工作发展的合力。现汇编整理ESG委员会委员及相关单位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供各方参考。

 

气候与自然专题:气候相关管理政策框架以及投融资工具梳理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及连锁效应,气候环境风险已逐渐成为经济和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球对于气候风险监管日益加强,不断强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与限制,以及持续完善气候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作为气候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金融市场推出了气候压力测试、碳交易、气候指数化投资等气候投融资工具,引导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活动。中证指数一方面在ESG评价中设置碳排放量、管理措施与效果、环境机遇等议题,全面反映企业的气候变化风险;另一方面,发挥指数化投资优势,持续丰富ESG系列指数,助力气候风险管理。

一、气候风险已成为经济和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

气候风险频发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洪涝、罕见高温、山火等自然灾害及连锁不利事件频发,据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UNDRR)2022年全球评估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行为等因素影响,全球灾害数量快速攀升,每年灾害数由2015年约400起增至2030年560起,全球大中型灾害日均将达1.5起。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在未来七年内采取的行动将决定其在地球的生存可能,将全球平均升温限制在1.5℃以下已刻不容缓。

图1:中国气候灾害直接损失及GDP占比(2015-2022)

图片1.png

 

来源:2015年至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国家统计局、中证指数

气候风险识别,既是有效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的基础,也是当前气候风险管理的重要挑战。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5年成立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发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报告》,将气候相关风险划分为转型风险和实体(物理)风险。其中,转型风险为企业在全球升温控制在1.5°C至 2°C内所面临的低碳转型风险,包括政策与法规、技术、市场、声誉风险等。实体风险则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冲击所产生的财务影响,分为立即性(事件驱动)和长期性(长期转变)两大类。不同种类的实体风险可能对企业带来直接损害(资产)或间接影响(供应链)。转型风险根据实体转型实质及时限不同,也会对实体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或声誉影响。

图2:TCFD气候相关风险、机会和财务影响

2023060616441686041072739040108.png

来源:TCFD,中证指数整理

气候风险的连锁效应,已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气候变化具有外部性本质,气候风险会造成实体经济损失,影响经济增长目标和金融稳定,甚至引发跨境传导和风险传染效应。目前,环境风险被视为全球最严重的五大长期威胁,具体包括“气候行动失败”、“极端天气”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的报告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气候相关转型风险、实体风险会通过微观或宏观经济传导渠道诱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承保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风险叠加的困境,损害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对全球需求和供给造成冲击。国际清算银行(BIS)曾指出,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绿天鹅”事件,如果各国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或会引发结构性、系统性金融危机。

图3:环境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示意图

2023060616451686041105671072371.png

来源:NGFS,中证指数整理

二、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管理政策和框架不断加强

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与相关信息披露上逐渐形成共识。负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自我矫正,需在气候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引导下,针对风险特性予以避免、缓释或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均高度关注气候相关风险,陆续发布相关管理政策和信息披露指引。

全球对于气候风险的监管不断加强,立法与相关草案均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聚焦于国家或地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与限制,二是在原有ESG准则和评估中不断完善气候信息披露的相关表述与要求。自1992年首次缔结《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来,国际社会对气候风险的实质性影响认知不断加深,国际ESG准则中也逐步增添对气候风险的评估和披露要求。为达成全球2030年碳中和目标,各监管主体通过不同立法及指引指导企业进行气候风险管理,包括签署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 (UN PRI)、依据TCFD框架进行气候信息披露、积极参与气候相关投融资等方式。

表1:近年来国际气候变化相关管理政策和框架(部分)

2023060616451686041143234069844.png

全球金融市场日益重视气候风险管理。气候转型中资本市场扮演角色特殊,作为流转实体经济的血液,其在面对气候风险治理相关的监管指南、行动计划和监管声明上更为审慎。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荷兰央行、英格兰银行等8家央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建立“绿化金融系统网络”(NGFS),目前成员逾130家,旨在促进金融部门与气候和环境有关的风险管理。2020年9月,NGFS发布《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综述》和《环境风险分析方法案例集》,为银行业开展环境风险分析提供了指南和参考。大部分央行和监管组织积极发布相关路线图和战略蓝图,确保向低碳经济的过渡不会对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表2:近年来国际证监会和交易所发布的气候变化相关管理政策和框架(部分)

2023060616461686041180381078451.png

我国气候变化相应管理政策陆续推出,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提升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将“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大力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气候管理是长期、深度的管理,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彰显大国担当。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表3: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相应管理政策和框架(部分)

2023060616471686041228054089762.png

三、气候投融资工具日益丰富,助力气候风险管理

随着国际共识的形成和监管机制的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为企业实现气候适应和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气候投融资是绿色投融资的主体,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投融资围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碳目标而引导、促进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0%①。21家主要银行机构85%以上的绿色金融或绿色贷款与气候融资相关。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金融机构对98个重点项目授信1800多亿元,涉及可再生能源、生态修复、减污降碳、低碳制造等领域。

表4:近年来我国针对气候投融资的部分文件及举措

2023060616471686041270213022384.png

气候压力测试、碳交易等为管理气候风险,完善气候转型风险监控机制,提供多样路径,包括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并设置压力测试模型、鼓励或要求重要机构进行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征收碳税和构建碳排放交易市场、制定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其中,常见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包括压力测试、气候在险价值模型、气候保险、气候衍生品和气候指数化投资等。相关机构通过情景分析完善风险监测和防控机制,以气候保险、衍生品投资等工具管理、对冲相关风险,借助指数化投资等工具助力气候投融资,为实现企业净零目标、国家双碳目标提供可行路径。

表5:常见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及应用方式

2023060616481686041305154001044.png

来源:中证指数整理

金融行业作为传导金融稳定性的重要中枢,在助力气候投融资上大有可为。通过将气候风险纳入银行的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战略规划,增强金融机构对于低于气候风险的弹性与韧性,并完善相关气候压力测试模型与情景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相关机构将更有效地应对碳税、碳边境调节机制压力,管理受低碳转型所影响的国内及国际客户风险,保证现金流和信用资质的稳定性,防范“黑天鹅”“灰犀牛”等现象。通过将气候管理深度纳入前后台战略决策中,相关机构将更有效地整合机构风险管理战略和偏好,从而为更负责任、更可持续的投资提供基础支持。

四、发挥中证ESG评价和ESG指数优势,助力气候风险管理

为积极面对气候转型下的新机遇,助力企业进行气候转型,中证ESG不断完善ESG评价体系,设置“气候变化”“环境机遇”单元,数据广泛应用于指数体系及投资组合构建,为气候投融资、指数化投资、可持续发展投资提供基础支持,协助实体和产业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中证ESG评价中气候变化议题既关注碳排放量,也关注管理措施、管理效果,全面反映企业的气候变化风险。中证ESG评价体系中环境维度的设置旨在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揭示企业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和机遇。其中,气候变化、环境机遇主题侧重于考察企业面临气候及环境变化的排放、风险管理和发展机遇。气候变化主题下重点关注碳排放单元,关注上市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相关争议性事件,通过对企业碳减排的管理措施、管理效果对其风险管理能力做出综合考量,全面反映企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应对机制和主观能动性,和面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在部分行业数据披露有限的情况下,中证ESG通过碳排放估计、碳中和评价等工具,为衡量企业碳表现提供可行路径。

图4:不同行业碳排放数据披露情况

2023060616491686041346363096885.png

 

来源:中证指数

“环境机遇”与“绿色收入”议题捕捉企业转型机遇。中证ESG在环境主题下针对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设置“环境机遇”与“绿色收入”指标,在企业在碳排放、污染物与废弃物排放的相关风险基础上,进一步从机遇角度挖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力,以鼓励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支持传统产业节能与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据统计,传统的高碳排行业中绿色收入表现较好的组别未来一年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更低,同时碳减排效果更优。

图5:三个行业下不同绿色收入组别未来一年碳排放强度情况(亿吨)

2023060616491686041381984096240.png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证指数

ESG系列指数丰富气候投融资工具,发挥指数化投资优势,助力气候风险管理。中证指数公司推出国内首条以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的沪深300碳中和指数,引领气候投融资创新;推出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助力国企改革和央企绿色转型升级;推出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引导资金支持对碳中和贡献较大的企业。目前,中证指数公司形成了ESG基准、ESG领先、ESG策略、ESG主题和碳中和主题指数系列,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32条,其中股票指数100条,债券指数30条,多资产指数2条。跟踪的基金产品82只,资产规模合计1180.97亿元。中证指数公司是国内绿色指数体系最健全、指数数量与跟踪产品资产规模最大的指数供应商。未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市场机构间的沟通交流,持续完善和优化中证ESG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ESG指数体系,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可持续投资标的,以绿色切实助力高质量发展。

图6:中证指数绿色与ESG指数体系

2023060616501686041403785044557.png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证指数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2月3日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