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办了第二期“上市公司总经理赋能班-系列公开课”。
本次课程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朱宁讲授《通胀预期下的全球经济与投资策略》。课程聚焦全球通胀这一热点话题,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复杂环境下的投资策略选择,为广大上市公司了解全球通货膨胀、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全球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朱宁是全球知名经济金融学专家,目前同时担任耶鲁大学国际金融中心教授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联席秘书长,曾多次受邀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并担任发言嘉宾。
以下是朱宁教授的精彩观点,回顾如下:
一、全球通胀加剧,中国经济面临高质量转型
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性通货膨胀持续发展。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体通胀率处于三十年以来的高位。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多国央行加入加息大潮,实施激进的财政刺激政策,全球资产价格和估值水平同样处于三十年以来的高位。
朱宁认为,美联储严重误判形势导致加息节奏落后于物价上涨速度,从而引发了市场通胀预期。而“通胀预期”比“通胀”更可怕,“囤货等防范通胀的措施会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预期和通胀的恶性循环。”近来,美联储加速转向,短期长期利率倒挂严重。预计到2022年年底,美联储或将上调基准利率至3.25-3.5区间,“这势必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通胀攀升”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大“拦路虎”。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追求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但却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契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有必要性:首先,财富分配差距、房价高企等不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而人口是中国冲击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重要基础;其次,国内债务水平特别是居民家庭债务水平居高不下,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和消费停滞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第三,高房价加剧社会“内卷”和“躺平”,深刻改变了投资者、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心理、行为和选择,不利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对广大上市公司来说,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转变理念、创新管理与技术,从全球视野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美联储加息周期加快、加密货币爆雷、俄乌冲突可能引发持久地缘政治和经济能源冲击、日本经济困难重重,以及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冲击都是值得关注的风险领域。
二、安全高于收益,“风险大年”中隐现投资机会
基于对全球通胀压力、货币政策转向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分析和预测,朱宁认为2022年对投资者来说是“风险大年”,“获得合理的收益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证本金的安全,保证投资组合的安全。”
投资者应该如何保证安全呢?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宏观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策略判断之前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全球经济是复苏还是衰退?货币政策是扩张还是收缩?全球化进程是恢复还是继续倒车?“问题的答案对资产配置的影响非常重要。”
微观上,不同的投资者和投资领域的资产配置策略不同。就国际投资而言,全球通胀仍处在上升阶段,大宗商品、债券和现金是安全选择。有能力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考虑增加大宗商品和债券的配置。
就国内投资而言,A股市场相对乐观。原因有四:一是国内并未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二是科创板、创业板对国内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融资途径;三是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持有A股的长期资金越来越多;四是沪港通、深港通、ETF基金等进一步的互通互联对A股市场投资有利。
在投资策略上,推动中国上市公司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有两条: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一方面,技术进步毫无疑问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因此在A股市场投资也要围绕新型技术的发展,围绕节能减排、双碳、新材料、新的互联互通方式展开;另一方面,中国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费方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在进一步提升,因此与国内消费市场、消费升级、消费力提升相关的领域也特别值得关注和投资。
在固收市场领域,朱宁认为收益或会继续下降、风险正在逐渐累积。大宗商品受地缘政治和新兴市场经济恢复不确定的影响,未来可能呈现震荡行情,增加配置尚不明朗。
最后,2022年的通胀水平远超预期,由此引发的全球加息周期可能会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来得更猛,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放大。目前,这种冲击对国内的影响相对可控,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以我为主”的高质量转型过程中。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投资者完全可以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在危机中寻找新的机遇。
如需观看完整课程视频,请登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培训平台(https://peixun.capco.org.cn/)观看学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详细介绍)
(此处的阅读原文链接为:https://www.saif.sjtu.edu.cn/ssgszjly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