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要闻 > 正文

中上协发布 | 中国上市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分析报告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3-05-05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持续提升,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2年,境内首发上市公司424家,总数增至5079家。注册制改革释放活力,上市公司群体持续壮大,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截至2023年4月29日,除已公告拟延迟披露和退市、重整公司外,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共5067家公司[1]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基本盘,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反复跌宕、“三重压力”持续等困难,整体业绩保持韧性增长,坚持创新引领,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产业、资本、科技正向循环作用进一步凸显,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结构、生态进一步改善。

一、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2022年全年,境内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1.5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5.63万亿元,同比增长0.8%,整体业绩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分板块看,科创板全年营收增速领先,达29.3%;创业板净利润增速领先,达11.3%。

从竞争力和盈利质量看,2022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平均销售净利率5.1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27%,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41、0.77个百分点;整体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85万亿元,同比增5.2%,高于净利润增速,平均营业现金比率[2]9.48%,五成公司营业现金比率同比增加。

剔除金融行业和“三桶油”,近六成(2884家)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五成(233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四成公司保持营收、净利润双增长。1035家实体上市公司亏损,占比21.0%,亏损面较去年同期扩大4.6个百分点,超三成亏损公司来自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行业。小规模上市公司[3]营收、净利分别下降9.7%、55.6%。

从控股类型看,央企改革质效提升,民营经济继续保持韧性,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增速相对放缓。379家中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24.69万亿元,净利润1.30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0.4%、4.8%,营收、净利润分别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4.5%、23.0%。3197家自然人控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6.50万亿元,净利润0.88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3.2%、1.9%。

二、产业格局加速演化,“双循环”相互促进

分行业看,上市公司所属的18个国民经济门类行业中,11个门类行业营收正增长,8个门类行业净利润正增长。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亏损。制造业整体净利润略有下滑,29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2个大类营收、净利双增长。

细分行业看,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游资源品相关行业(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实现高增长,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均高于20%,多公司营收利润双翻番。能源结构转型带动新能源领域多行业发展迅猛,光伏、风电等装机规模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动力电池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光伏、新能源汽车板块公司整体营收增速达57.7%、27.4%。受益于产业链安全和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公司实现高增速。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营收增长14.6%,科技型企业增长动力持续迸发。

受疫情持续散发影响,2022年航空运输、影视院线、酒店餐饮、旅游等接触性消费服务业仍处亏损状态,纺织服饰、传媒等行业整体净利润下滑。房地产公司持续低迷,风险出清和资产负债表修复仍需时日,钢铁、建筑材料、建筑装饰、家居家电等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业绩释放仍然受限。

2022年出口形成巨大推动力,海外业务占比超30%的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增速超10.3%,远超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优势公司加快国际化布局。

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国家及时出台的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显现。2022年上市公司共收到税费返还0.85万亿元,同比增120%,税费返还总额占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6.0%。

三、资本市场功能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

2022年全年,境内股票市场首发募资金额近5900亿元,再融资(含可转债)9400余亿元,各主体通过交易所发债筹资6.45万亿元。2022年新上市公司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354家,占比83%。全市场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超过2500家,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全面注册制下,优质科技创新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大动力。全年共有退市公司51家,其中强制退市42家,超过退市改革前10年总和,常态化退市局面基本形成。

全市场金融类上市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9.85万亿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9%。42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保持高增长(平均增速11.4%),信贷结构优化,科技贷款、制造业贷款、绿色信贷余额保持高增幅,支持实体经济,发力重点领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上市银行整体净息差承压,营收、净利润增速较去年放缓,同期计提资产拨备率下降。受境内外资本市场波动、居民消费意愿减弱等影响,证券业、保险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4.5%、15.1%。

四、创新发展动能增强,立体化推进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深化。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中积极作为,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水平。2022年,全市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27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2.32%,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三个创新板块中科创板平均研发强度最高(10.53%),全市场高技术制造业公司研发强度达6.71%。上市公司充分发挥需求牵引主力军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底累计披露专利数量超140万个,较上年增长17%以上。积极凝聚科技研发人才,2022年上市公司披露研发人员共257万人,全力推动各产业补链强链升链延链。

2022年上市公司投资彰显韧性,资本开支4.83万亿元,同比增0.36万亿元(8.1%),五成公司资本开支实现增长。数字化转型助力降本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引擎。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全年营收增长8.9%,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劲。

根据年报数据统计,2022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共实现增加值[4]18.23万亿元,同比增4.9%,占GDP总额的15.1%,占比进一步提升。其中88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增速高于全国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平均增速2.0个百分点。2022年上市公司全员生产率[5]达62.10万元/人,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社会数据的四倍以上。

五、重视ESG核心价值,持续分红增强股东回报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比例进一步提升。逾1700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2年ESG相关报告[6],占比34%,家数较去年大幅增加,A+H、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发布率领先,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ESG相关报告发布率超80%。

上市公司在保税收、促就业、利民生等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全年上市公司合计贡献税收4.79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8.7%;新增员工人数68.88万人,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5.7%,汽车行业新增员工数量超30万人,电力设备新增超20万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建筑装饰行业均新增员工超5万人。全年支付职工薪酬共6.24万亿元。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驰援抗疫一线,保障物资供应,展现企业担当;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持续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帮扶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年报现金分红金额创历史年度新高,积极回报投资者已成全市场新风尚。3413家上市公司实施或公布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占比67%,合计现金分红达1.89万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30.3%。27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工商银行分红金额超千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主要指标企稳回升,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市场预期明显改善。2023年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反映预期改善,信心加快修复。境内上市公司一季度[7]共实现营业收入17.03万亿元,净利润1.60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2.0%。促消费政策发力和消费场景增多,餐饮出行等终端消费和生产生活性服务相关行业已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注:

[1]年报数据样本统计口径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上市的上市公司,统计时点为2023年4月29日10时;

[2]本文平均营业现金比率计算方法为“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营业总收入”;

[3]“小规模上市公司”统计标准为营收低于20亿元;

[4]本文上市公司增加值计算方法为“净利润+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

[5]本文全员生产率计算方法为“上市公司增加值/[上市公司公告的员工总数(年初值+年末值)/2]”;

[6] ESG相关报告指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外单独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可持续发展报告和ESG报告等;

[7] 一季报数据样本统计口径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上市的上市公司,统计时点为2023年4月29日10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