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信息 > 正文

转载:21世纪网人员涉IPO敲诈 财经公关涉嫌共谋

来源:财新传媒      发布时间:2014-09-09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上海警方9月3日向人民日报、央视等媒体通报了一起“特大新闻敲诈”案件。21世纪网主编和副主编,相关采编人员,以及两家财经公关公司上海润言和深圳鑫麒麟的负责人等8人分别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2013年11月以来,专业财经媒体21世纪网主编刘某、副主编周某以及部分采编经营人员,对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区市的数十家具有“上市”、“拟上市”、“重组”、“转型”等题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进行了新闻敲诈。上海润言和深圳鑫麒麟居间配合,帮助招揽介绍了其中部分企业。

9月3日,上海警方实施了抓捕行动。3日晚间,央视新闻频道亦对此案作了报道,并披露涉案人员共8人。财新记者了解到,其中包括21世纪网主编刘冬、副主编周斌、上海润言总经理连春晖等。

21世纪网、润言、深圳鑫麒麟

与ipo相关的有偿报道或有偿不报道现象(见财新《新世纪》2012年第22期《ipo有偿沉默》)存在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理。从2009年创业板推出到2012年10月ipo暂停之前,类似问题持续存在。拟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为了避免负面报道影响审核和上市进程,通过财经公关打点新闻媒体和一些门户网站,渐成行业潜规则。

上一轮ipo暂停期间,相关生意的财经公关生意趋于清淡。2013年11月证监会宣布ipo重新启动,随即一批已经过会的企业进入上市程序。从上海警方通报的情况来看,本次被抓捕人员所涉案情的起始时间与ipo重启时点吻合。

21世纪网是21世纪报系旗下的财经新闻网站,原本附属于母报。2009年之后相对独立运营,有自己的编辑和记者,其主编和副主编都来自于母报。网站主编刘冬同时还兼任母报副主编,有20多年新闻从业经验。周斌曾经是刘冬主管基金版面的编辑,也是活跃的媒体人,其个人微博粉丝有6万人,9月3日直至中午微博还有两条更新。

独立运作之后,21世纪网一直承受了相当大的经营压力,这些担子直接落到管理层身上。周斌曾向离职的下属表示,自己“压力很大”。

在21世纪网2011年7月改版上线的活动上,众多业界人士出席,财经公关公司润言连春晖和鑫麒麟董事长郑炜亦有参加。

深圳鑫麒麟的创始人郑炜早年曾经从事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2000年之后开始涉足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财经公关业务。润言创立于2005年,原为财经顾问公司,2009年之后在财经公关行业的影响力逐渐占据第一,服务的案例基本覆盖大部分重要公司,除了ipo之外,还包括一些大型并购重组等。

连春晖待人谦和,有亲和力,她的工作主要是拜访客户和参加社会活动,在券商投行业务圈内积累口碑,从而获得企业客户资源。9月2日,她还在参加由某证券媒体主办的有关员工持股的论坛活动。

“国内的财经公关行业存在原罪。用金钱消灭负面报道,这种模式的需求首先来自企业自身。不排除个别财经公关公司与一些媒体有共谋,一起伤害企业。”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财新记者说。

IPO仍需坚持新闻监督

本次案件也对资本市场坚持新闻监督同时包括如何监督媒体行为提出了挑战。中国证监会和上市公司协会曾经多次听取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针对新闻敲诈的反映。(见财新《新世纪》2012年第31期《求解IPO有偿沉默》)

2012年7月 ,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重庆调研。与会企业代表提到,上市公司应对媒体报道工作越来越复杂,因为其中既有严肃的报道,也不时遭遇为难乃至敲诈,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对财经类媒体的准入、管理以及考核。

郭树清回应,对媒体确实也有一个监督问题,初步的想法是可考虑纳入诚信体系建设,无论机构还是个人,包括媒体,只要进行了虚假或者恶意宣传、报道的,都要记录在案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杨桦、重庆证监局局长叶春和都表示,这些问题和建议都很有道理,之前也从其他地方、其他企业听到过类似意见,应当认真研究解决。

另一方面,证监会对于正常的媒体监督仍然持开明态度。近年来资本市场一些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特别是欺诈发行案的线索来自于媒体报道。媒体报道自由是维系资本市场透明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如万福生科和新大地财务造假的调查取证过程中,专业财经媒体的报道都是证监会稽查部门的重要突破口。一位证监会干部曾对财新记者表示:“做调查的记者为了证实一家太阳能照明企业的实际业务量,能去当地数电线杆子。这一点,很多专业中介机构都做不到。”

为了让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证监会分若干步骤,将IPO申报材料的预披露时间不断提前,最终实现“报审即披露”。此举曾经引起券商反弹,理由是“给了敲诈的媒体和网站更多空间和时间操作”。但证监会仍然不改初衷。

然而针对IPO的媒体监督良莠不齐,一些报道明显的存在“为了做负面而做负面”的倾向,存在故意夸大其辞,或是牵强附会。一位从业多年的会计师对财新记者说,她近期阅读了若干网站的IPO专题,发现绝大多数所谓负面报道没有实质性内容,有的质疑空洞无力,有的存在专业上的或者是常识上的错误,有的干脆只是照抄一遍招股书中的风险事项。“我很纳闷,这样无力的负面报道,为什么企业还要花钱来消灭它们呢?”这位会计师说。

企业的心态也很微妙。“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而言,IPO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也是一件喜事。哪有人办喜事,愿意看到别人说风凉话的,多糟心。”一位保代如此分析企业家为何愿意花钱减少负面报道,哪怕有时只是低水平的“负面报道”。

一位曾经的调查记者则对财新记者表示,涉及上市公司财务的调查报道需要非常专业的技能和长期的磨练,花费成本也是极高的。“当前国内的财经媒体,记者普遍很年轻,媒体单位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他们去提高自己的技能。这个现实与新闻媒体的客观、准确的要求存在矛盾。”他进而认为,上市公司调查应该允许纳入监管的专业机构来做,并与投资者维权相结合。监管层也不应担心这些专门调查负面线索的专业机构做空市场,因为合乎市场逻辑的做空本身有助于市场的正向淘汰。

多位投行人士还表达了这样的担心:目前国内市场既缺乏良性的舆论监督环境,也没有完善的刑诉追责和民事赔偿体系,未来实行IPO的注册制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按照原定计划,中国证监会将在今年年底宣布向注册制过渡的第一阶段方案,证券法启动的修订工作,也将这一改革方向纳入其中。

(财新传媒 作者:穆为)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