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市公司的数据特征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在资本市场的投射。为及时跟踪上市公司贯彻新理念新格局高质量发展成果,透过数据反映上市公司数量、结构、发展趋势,观测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质量特征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贡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通过公开信息、公司问卷、监管实践等渠道,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形成系列报告进行发布。以下为系列报告的第三篇。
2021年前三季度,非金融实体类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0.77万亿元,同比增长37.50%,较2019年同期增长63.83%,两年平均28%。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1.96%,较上一年增加0.0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加3.4个百分点。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0.54万亿元,同比增长38.46%,与2019年同期增长63.64%,两年平均27.92%。制造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3.04%,较上一年增加0.1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增加0.46个百分点。
2021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创业板制造业公司研发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08.72%和47.63%,研发强度分别为6.89%和4.58%。主板制造业公司前述指标为33.79%和2.79%,远低于两创板块。研发强度排名前十的公司中,5家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行业公司,神州细胞、泽璟制药、寒武纪、前沿生物等6家公司研发支出占比超过100%,神州细胞更是高达5,096.67%。
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总额前百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3,744亿元。其中,研发资金投入超过100亿的企业共7家,分别是中国建筑(208亿)、中国交建(156亿)、中国铁建(143亿)、中兴通讯(142亿)、中国中铁(137亿)、上汽集团(126亿)、中国石油(120亿)。
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强度前百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60.63%,中位数为32.84%。其中研发强度超过1,000%的共有2家,分别是迪哲医药-U(6,153.19%)和神州细胞-U(5,096.67%),研发强度超过100%的企业共有6家,分别是泽璟制药-U(341.94%)、寒武纪-U(316.72%)、前沿生物-U(315.12%)、ST网力(136.27%)、国盛金控(111.72%)、百济神州-U(104.72%)。研发强度前百企业的门槛为24.95%。
在高研发投入的支持下,相关企业的营收增速也较高。其中,营收增速最高的公司为艾力斯-U,其营收增速为118,173.60%。营收增速超过100%的企业共有7家,分别是神州细胞-U(3,981.59%)、百济神州-U(326.88%)、百奥泰-U(290.09%)、泽璟制药-U(252.34%)、君实生物-U(168.90%)、中科海讯(158.17%)、安路科技-U(110.29%)。但研发投入也并不能够确保企业营收的高增长,如ST网力(研发强度136.27%、应收增速-29.48%)、迪哲医药-U(研发强度6,153.19%、营收增速-71.29%)、国盛金控(研发强度111.72%、营收增速-94.96%)。
从行业分布看,研发强度前百企业主要来自于软件开发业32家、IT服务业13家、生物制品业8家。从板块看,研发强度前百企业主要集中在科创板(42家)和创业板(27家)。此外,北交所也有3家企业入围。具体情况如下:
上市公司税费贡献占全国财政收入近两成
“两桶油”“四大行”税费贡献突出,2021年前三季度,税费支出合计近万亿元。随着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等政策有力推进,上市公司税费支出规模总体平稳,税费支出占营收比由2018年的7.28%降至2021年三季度的6.80%,非金融实体类公司降幅更为明显,三季度降至5.84%。
2021年前三季度税费缴纳前百企业共上缴税费21,398亿,占全部公司约三分之二。其中,缴纳税费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共4家,分别是中国石化(2,762亿)、中国石油(2,487亿)、工商银行(1,317亿)、建设银行(1,161亿)。
上市公司员工薪酬支出规模持续增长
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支付员工薪酬持续增加,由4.33万亿元增至4.96万亿元,年均增幅2.23%。2021年1-9月上市公司员工薪酬合计3.96万亿元,年度总额预计超过2020年。制造业公司由于数量多,薪酬总额居各行业之首,金融业次之。人均薪酬水平金融业近三年均为各行业最高,制造业处于中下游水平,农林牧渔业人均薪酬最低。
2021年前三季度薪酬发放前百企业共支出员工薪酬20,092亿。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共1家,为中国石油(1,085亿)。发放薪酬在1,000亿元至500亿元的企业共10家,分别是农业银行(953亿)、工商银行(950亿)、建设银行(791亿)、中国银行(731亿)、中国石化(702亿)、中国建筑(699亿)、中国平安(629亿)、中国电信(608亿)、中国中铁(563亿)、中国铁建(501亿)。
现金分红数额增长显著
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就上市公司近年来现金分红情况开展了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工作。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发展之本,保护好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证监会阎庆民副主席在2021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讲话中提到“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继续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切实回报投资者”。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伴随上市公司成长、发展,逐步创造条件,促进股东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既是上市公司履行股东受托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实践来看,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现金分红和投资者回报水平逐年提升。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创近年新高且连续4年分红总额突破万亿元,分红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约70%。根据年报数据,截至4月30日,424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营业收入合计约53.07万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约3.98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45%、4.63%。沪深两市有3003家公司发布现金分红方案,累计分红总额将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8%。
按分红规模,分红总额超1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有194家,其中24家公司分红总额超100亿元。工商银行以948亿元分红总额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建设银行(815亿元)、农业银行(647亿元)、中国银行(580亿元)。
按上市地,2020年沪市主板公司共有约1200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近85%,现金分红总额接近1.14万亿元,保持较高水平。其中,130余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20家派现100亿元以上。580余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30%,约100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50%。2020年深市公司共有1,490家公司推出分红预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71%,其中,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的有659家,50%以上的有290家,连续3年分红的有1155家。
按行业,金融行业102家公司披露分红方案,共计约6350亿元。非金融行业2901家公司披露分红方案,共计约8857亿元,其中,199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分红4844亿元,采掘业1239亿元,房地产674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1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65亿元,建筑业332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5亿元。
按辖区,北京辖区有269家公司分红,总额约5906亿元,排名第一。分红总额超过千亿的地区,还有深圳辖区1617亿元,上海辖区1363亿元。其后是广东辖区(不含深圳)942亿元,江苏辖区756亿元,浙江辖区(不含宁波)652亿元。
按企业属性,316家中央国有企业分红总额约6774亿元,553家地方国有企业分红总额约3199亿元,1847家民营企业分红总额约2881亿元,140家公众企业分红总额约1962亿元,112家外资企业分红总额约316亿元。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不仅反映公司经营业绩和规范运作水平,也关系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我们鼓励上市公司在专注主业、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回报股东,使广大中小投资者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和回报。
根据Wind数据,2021年以来,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前100企业已累计发放1,089亿。其中,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00亿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中国石油(239亿),中国石化(194亿)、中国平安(160亿)。现金分红总额不足1亿的企业共25家,现金分红总额合计不足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