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调研统计 > 正文

中国上市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报告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4-05-17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截至5月2日,除公告延迟披露和退市公司外,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共5330家上市公司[1]公布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基本盘,过去一年整体业绩持续修复,内生动能不断集聚,回报能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整体经营情况

2023年,全市场533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70万亿元,同比增0.86%,实现净利润5.71万亿元,同比增-1.56%。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分别实现营收67.27、3.86、1.39、0.17万亿元,实现净利润5.39、0.23、0.07、0.01万亿元。

全市场共4183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367家公司扭亏为盈,2381家盈利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57家盈利公司增幅超1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全市场盈利公司占比73.3%。剔除金融行业[2],实体上市公司分别实现营收、净利润63.55、3.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3.52%。

分季度看,按可比口径,四个季度营收分别为17.13、18.36、18.18、19.02万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1、1.60、1.56、0.94万亿元。

分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归母净利润47.35、4.02、3.69万亿元,民营上市公司全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归母净利润17.37、0.90、0.86万亿元。央企[3]控股上市公司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归母净利润25.12、1.34、1.14万亿元,增速分别为1.45%、2.56%、2.93%。

从竞争力和盈利质量看,2023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整体销售净利率[4]5.06%,整体净资产收益率(ROE)7.70%。ROE中位数5.32%,62家公司ROE超30%,其中41家集中在制造业。2023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57.81%,中位数38.92%,同比下降0.41、0.21个百分点,210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80%,集中在建筑业,电气、电子及通讯,房地产等行业。2023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总体现金流状况进一步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44万亿元,同比增9.13%,为净利润的2倍,整体营业现金比率10.14%。

全市场上市公司2023年共实现增加值[5]19.49万亿元,同比增3.78%,占GDP总额的15.46%;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增加值14.25万亿元,制造业上市公司增加值6.06万亿元。上市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6]64.37万元/人,同比增1.57%,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社会数据的3.98倍。采矿业,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劳动生产率居前,分别为157.61、142.28、136.86万元/人。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23年全年累计贡献税收4.62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5.51%,新增员工人数53.58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4.31%。

二、行业情况

19个门类行业中,13个行业营收正增长,12个行业净利润正增长,15个行业实现盈利。10个制造业次类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5个行业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上市公司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7]5.37万亿元,同比增9.62%,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29万亿元,同比增3.31%。

2023年休闲游及商务差旅消费需求明显释放,交通运输行业持续恢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2.07、0.17万亿元,同比增4.78%、57.13%,较上年明显好转。具体来看,航空、铁路、道路运输业净利润同比增96.37%、166.25%、28.29%,四大航空公司同比减亏1271亿元。旅游、汽车、酒店餐饮、影视院线等多行业都迎来明显增长。

在全力推进能源转型政策鼓励下,相关领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增长超10%。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绿色环保转型步伐加快,叠加供需格局改善,行业上市公司2023年营收、净利润增长3.62%、62.16%。近年来国家对中成药传承振兴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药行业迎来新机遇,2023年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12%、33.18%。受益于油气勘探规模增加,油服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实现较好增长,2023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5.63%、25.78%。

金融业上市公司全年营收9.15万亿元,净利润2.49万亿元。金融行业加大对高端制造、专精特新、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支持力度。六大行碳减排贷款、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额均有大幅提升。

三、上市公司结构

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上市公司共5346家,其中主板3208家、创业板1333家、科创板566家、北交所239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13家,募集资金净额3571亿元,其中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上市254家,占比81%,募集资金净额2815亿元,占比79%。99家新上市公司所属高技术制造业。全年共退市47家,其中强制退市公司44家,科创板首现强制退市公司。“能上能下”新生态加速形成,上市公司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股本和市值看,上市公司2023年底总股本8.50万亿股,新增0.23万亿股。境内股份总市值77.74万亿元,千亿以上市值公司101家,百亿以上市值公司14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市值44.06万亿元。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5个行业市值较上年年底有所增加。

从区域分布看,北上广深江浙六区域上市公司3183家,占比59.5%,上市公司向经济活跃区域集聚特征更加明显。

四、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创新。上市公司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合计1.80万亿元,同比增8.23%,整体研发强度2.47%。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2.14%、4.98%、11.18%、5.0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0.88万亿元,在研发投入前100家公司中占据61席。民营上市公司持续迸发创新活力,整体研发强度达4.02%,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全市场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6.76、0.38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15.34、0.99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16.44%、13.0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6.92%、5.74%,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

(二)数字化转型。截至2023年底,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1305家,比上年增加94家,涵盖数字产业化领域的四个大类,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上市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9.05万亿元,净利润0.47万亿元。

(三)绿色低碳发展。上市公司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量质齐升。2023年,2100余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8],占比39.7%,比上年增加近300家。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率最高,为92.8%,多数行业发布率在40%左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披露气候管理目标,二氧化碳减排量、可再生能源使用量等详实数据。

(四)海外业务。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出口展现较好韧性与活力,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8.50万亿元,同比增4.35%。海外收入占营收比重11.69%,同比提高0.39个百分点。“新三样”出口份额大幅提升,出口结构显著优化。1041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30%。电气、电子及通讯、木材、家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海外业务收入份额较高,达25%以上。

五、回报投资者

截至目前,已有3859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2023年现金分红方案(注:包括季度、半年度、年度及特别分红),占全部盈利公司的92%,100余家公司上市以来首次现金分红。从金额上看,合计现金分红金额[9]达2.24万亿元,比上年有小幅增长,平均每家公司分红5.8亿元。274家公司现金分红金额超十亿,30家公司超百亿。从分红比例来看,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36.94%,1217家公司股利支付率超50%。从分红频率来看,254家公司披露2023年季度、半年度分红方案,家数比上年有显著增长,现金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持续加强。

2023年,上市公司新增发布集中竞价交易回购计划744单,新增拟回购金额1421亿元,目前已完成回购965亿元,注销式回购占比稳步提升。

 

注:

[1] 统计时点截至2024年5月2日。年报样本口径为2023年底已上市,扣除现已退市、延迟披露年报16家公司后,共5330家公司;

[2]依据2023年5月21日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划分;

[3]本文所指央企为国资委控股央企;

[4]本段几个整体指标计算方式如下:

整体销售净利率=“净利润加总/营业收入加总”

整体ROE=“净利润加总/上市公司年初年末公告的净资产加总后平均值”

整体资产负债率=“年末总负债加总/年末总资产加总”

整体营业现金比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加总/营业收入加总”;

[5]上市公司增加值计算方法为“净利润+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支付的各项税费-收到的税费返还”;

[6]全员生产率计算方法为“上市公司增加值/上市公司年初年末公告的员工总数平均值”;

[7]固定资产投资选用现金流量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8]指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外单独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可持续发展报告和ESG报告等;

[9]按公司境内外全股本分红统计。

 

免责声明:本报告使用数据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采集整理,均来自wind金融终端、同花顺金融终端统计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仅对年报数据所作出客观陈述及独立分析意见,不构成对上市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确认、承诺或保证,也不代表中上协立场或意见。

本报告任何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内容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它损失,协会不承担任何责任。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文内容,即视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