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组织结构 协会领导 会员管理 会费管理 内设机构 廉政举报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培训通知 地方协会动态 行业专业委员会 采购信息公开 招商引资
发起人会员 副会长 副监事长 常务理事 理事会 监事会 普通会员 联系会员专区 上市公司动态
欢迎访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网站!
一带一路 境外动态
法律法规 公司治理 ESG专栏 民营党建案例 专题活动 数字化转型案例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要闻 > 正文

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总结——环境维度(上)

来源: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发布时间:2024-10-28     字体大小 [ ]         【打印本页】

编者按

为充分展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工作水平和进展,积极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上协”)连续四年开展年度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工作。2024年度上市公司投稿案例合计596篇,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3个维度、10个议题,中上协对相关优秀做法进行总结并连载,供市场各方参考。本文为总结报告中环境维度上篇内容,完整版将载于《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4)》,并于年底前发布。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上市公司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减少碳足迹、优化资源使用和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积极开展行动,将环境责任纳入战略决策,通过创新技术和绿色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环境绩效。

一、积极应对环境及气候变化、推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市公司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既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又主动融入国际话语体系,在全球竞争中争取主动,创造可持续的长期价值,推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聚焦顶层设计,积极应对气候风险。碧水源将气候风险管理职责融入风险管理架构,将适应气候变化的因素纳入业务决策,明确董事会、战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ESG工作小组在参与气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实施处理等风险控制的程序规范和管理机制。丽珠集团将气候相关的实体风险与转型风险全面纳入公司的ESG风险管理体系,建立ESG绩效表现与管理层薪酬挂钩的考核制度。新天绿能、京沪高铁强化气候风险识别,制订气候行动计划,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海南矿业围绕顶层架构完善,编制与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节能减排相关的程序文件。福田汽车制定双碳战略及实施路径,明确能效提升、低碳产品、绿色制造、绿色生态圈、能碳管理体系等五大措施,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维业股份、金盘科技参照TCFD的相关建议,从战略、治理、风险管理和目标等多方面明确气候风险的管理工作。

健全管理架构和制度,推动环境治理规范化运行。管理架构方面,如华东医药建立三级委员会责任体系,其中一、二级作为管理机构重点抓责任管控,三级作为实施机构重点抓具体风险辨识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凌钢股份构建以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总经理、分管环保副总经理、安全环保部和各部门、各生产单元的五层环境管理架构,落实问责机制和重大环保问题的解决。牧原股份设立环保后勤部专职负责环境管理,下设生态环保技术处和区域-子公司-场区四级环境管理组织架构。双汇发展构建三级环境管治架构,制定《双汇“十四五”碳减排规划》,用以识别和评估气候变化对自身业务和价值链产生的影响。航材股份成立安全生产和节能环保委员会,设置包括公司高管、中层干部、班组长、安全员及员工等多层次的环安体系管理架构。中国海外发展、荣盛石化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度方面,如洽洽食品建立《洽洽食品环保管理制度》等内部环保规范文件;比亚迪制定《固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废水、废气、噪声排放监测及控制程序》《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程序》等环境管理相关制度;大众公用制定《关于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的通知》《废水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江南水务制定《水厂废弃物管理制度》等。

重视气候风险识别与机遇管理,完善环境管理流程。立讯精密组织与气候风险和机遇高度相关的重点单位,对上、下游及自身运营潜在的43项风险和机遇进行评估调研。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建立“识别-分析与评估-监督与管控”气候变化风险及机遇的管理流程,将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因素纳入后续管理环节,并开展气候相关风险情景分析试点。中国太保研发气候风险管理相关系统与工具,持续提升气候风险管理专业能力。三棵树建立健全系统而高效的环境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全面覆盖环境风险识别评估、环境事故预防监测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各个环节。凌钢股份定期对重点污染源、环保设备等进行环保检查和监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并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沃特股份通过与环保咨询机构保持常态化合作和沟通,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加强碳排放核算,精细化节能减碳管理。美的集团逐步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碳管理办法,通过全面碳盘查了解自身碳排放现状。国网英大充分发挥低碳服务专业先发优势,积极参与低碳标准制修订,探索形成“碳管理七步行动法”。中国外运自主研发碳足迹计算器,实现碳排放全过程的记录、分析及计算,保障运输全程“碳排放可测算、可验证、可认证,碳排方案可优化,物流路线可选择”。协鑫集成基于区块链TaaS技术底座,实现产品溯源、产品碳足迹和组织碳三大管理,搭建碳链系统,记录产品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创新型碳足迹排放因子库。万科A通过数字化手段搭建碳管理平台,收集、记录、监测、分析相关碳排放及减碳数据,整合节能、减排、光伏等措施,实时统计和追踪整体碳排放计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海宏洋研发推出ESG及碳资产计量平台、智能建造辅助平台、智能家居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为低碳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软通动力、赛力斯等研发应用碳管理数字化平台,满足碳排放核算及数字化管理要求。银河证券将碳卫星、无人机等先进碳数据采集技术运用到企业碳排放统计中,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处理数据,大幅提升碳排放数据披露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二、探索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新格局

上市公司主动对接国家“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积极研发培育低碳技术,加速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技术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双碳”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推广绿色能源。通威股份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首创“渔光一体”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项目。江苏新能以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并重,着力改善当地用能结构,为地方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中国电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光储充放一体化”公交示范站,采用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绿电模式,将光储充放多能融合,实现绿电消纳、有序充电、削峰填谷、多能互补。东华能源规划建设零碳产业园,将高温气冷堆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热源、发电等动力源,为园区提供稳定的绿色电力。卫星化学、和辉光电、招商蛇口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量,推动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使用结构。美的集团、科大讯飞遵循“绿电优先、减排并进、抵消为辅”的原则,推进绿色电力的使用。云铝股份、赛力斯结合工厂制造基地特点,在厂区内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提高绿色生产水平。佛燃能源、京沪高铁、平煤股份、碧水源等充分利用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立讯精密通过屋顶光伏建设、直购绿电、绿证采购等方式,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南网能源引入电化学储能系统、配置足量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智能微电网运营系统等新技术,实现园区零碳排放。华润双鹤、丽珠集团、北新建材、长园集团等通过调整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进一步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三、聚焦主营业务、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绿色技术领域,中国神华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解决固废及二氧化碳消纳问题,实现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中信特钢研发以高强轻量化、长寿命、近终型等为特征的特钢产品,减少产品碳排放。新钢股份开展布袋除尘技术攻关,创新优化“顶部垂直进风袋式除尘器”结构,形成自主产权的原创技术和装备,实现我国大气环保领域重要技术创新。海螺水泥持续加大节能降碳、绿色环保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成熟的碳减排技术。平煤股份推广机电设备能效升级、大型设备余热利用,推进光伏发电站建设,积极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和地热资源利用。和辉光电尝试生产材料和工艺变更,大幅度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及原材料使用量。碧水源通过自主研发的膜法水处理技术,全面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中国联通研发超高效机房空调,将多联、模块化等设计理念引入机房空调的系统架构中,有效降低碳排放。卫星化学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开发使用可回收和生物原料的低碳产品。东方日升、四川长虹、立中集团、华润双鹤、北新建材、天赐材料等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广泛应用绿色原材料,同时推进产品设计与低碳技术创新。绿色交通领域长江电力推动长江流域交通航运绿色转型,启动“电化长江”“氢化长江”先行先试项目。京沪高铁推进高铁站点绿色升级,提升能源管控技术手段。南方航空推广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并上线优化“航油e云”飞机用油画像功能,运用定量加油功能,推进全流程数字化节油工作。绿色建筑领域,招商蛇口积极应用太阳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打造绿色健康建筑,所有新建项目100%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兴业以“光伏建材化”的思路,研发多款立面和屋面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列产品。冠中生态研发零碳建筑技术体系,涵盖储能式新型空调系统、智能空间舒适度系统、光伏外遮阳系统、植被系统等多项技术。广联达打造绿色建筑,深耕建筑能耗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收购建筑能耗模拟领域全球领先的软件供应商,增强楼宇设计的可持续性。

践行绿色金融,撬动可持续发展新动能。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国金证券、招商证券等金融企业充分发挥投行、投资、研究、私募股权、期货等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服务,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降碳,促进清洁低碳体系建设和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银行与农业农村部合作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制定专项政策支持长江、黄河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推出“生态修复贷”“林业碳汇贷”等多项特色绿色金融产品,助力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民生银行创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模式。建设银行、红塔证券、中航产融积极参与承销多样的绿色债券,结合科创金融和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产业项目。重庆银行、兰州银行推广运用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消费”,为绿色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国信证券、中信证券等以资金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为水电企业等新能源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发行绿色能源金融产品等方式,实现能源利用管理。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通过投行业务支持绿色领域融资,完成多个绿色低碳类项目,并积极承销绿色债券,支持企业绿色转型。第一创业创设首个ESG整合策略固收资管产品系列,推动ESG投研能力建设。永安期货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锁定生产利润,有效衔接新能源期货和现货市场,提供非标产品配送服务,打通了绿色期货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协作体系,推动绿色价值链建设。国网英大将环保理念嵌入到生产全周期,对产品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环保管理,建立“绿色供应链”。伊利股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运营全过程,坚持“源头控制、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的思路,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招商蛇口提出低碳建造体系,推广绿色租赁公约,携手5万家供应链企业共同推进节能减碳。晶科能源、赛力斯与上下游共建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共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此外,许多上市公司以切实的行动传递绿色低碳理念,带动更多利益相关方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南方航空在旅客端首创“绿色飞行”按需用餐服务,上线“绿色飞行-旅客碳抵消服务”。中国中免联动上下游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积极倡导可持续消费,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华测检测通过开设公开课、研讨会、定期发布低碳简报月刊、气候变化政策解读等方式,全方位赋能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国金证券推出“碳中和”行业分类与指数矩阵,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碳中和”产业投资研究指数工具。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专门设置智慧环保专题,共推出智能生态环境气象监测方案等十余类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累计向社会公众回复环保相关问题超过170,000次。

坚持数智结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金盘科技、立讯精密将能源管理与智慧园区管理有机结合,持续推进智慧工厂管理平台建设。长江电力为客户量身制定“分布式光伏+绿电代理+碳足迹管理”一揽子智慧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助力打造“零碳”园区。大禹节水研发“水旱灾害防御综合指挥平台”,为安全度汛提供数据保障。利民股份建立子公司信息化安全环保管理系统,集安全环保监控、数据收集、应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佛燃能源为燃气客户提供低碳热工窑炉装备、完成定制化节能改造项目,提高数字智能化控制水平。物产环能研制“电力热力行业数字化智慧环保云平台”,采用五阶段逐步演进的升级策略和三层级的系统功能架构,有序推进热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智能化管理。

(如有引用,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