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市场效率,保护投资者权益,中国证监会及相关部门在近两年密集发布了一系列证券期货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将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自2024年以来,证监会出台多项关键标准。2024年11月22日,证监会发布了 8 项金融行业标准,涉及上市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期货等多个领域。包括《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与代码》《区域性股权市场跨链技术规范》《证券期货业信息技术架构管理指南》等。这些标准从行业分类、技术规范到信息技术架构管理等方面,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统一标准,有助于促进市场规范运行。2024年12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期货经纪合同要素》《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规范》《证券期货业数据模型第5部分:期货公司逻辑模型》《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产品和投资者编码规范》等5项金融行业标准。其中,《期货经纪合同要素》对2013版进行修订,结合业务发展明确了交易结果责任分配、保证金存管、风险控制等关键事项,为期货公司编制规范合同提供指导,有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备份能力规范》给出了信息系统备份能力建设框架,规范量化指标要求,有助于行业机构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提升容灾能力。
进入2025年,证标委组织制定《证券期货业与银行间业务数据交换协议第1部分:三方存管、银期转账和结售汇业务》《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期货市场客户开户数据接口》等3 项国家标准,经批准发布实施。其中,《证券期货业与银行间业务数据交换协议第1部分》统一业务框架,规范数据交换,破解银证数据交互难题,提升金融数据流通效率。《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规范证券交易所与市场参与者系统间的交易数据交换接口,增强与境外市场互通性,为业务创新和对外开放提供支撑。《期货市场客户开户数据接口》规范开户数据交换接口和流程,提升开户效率与数据统计质量,维护投资者权益。(证券期货业已发布标准清单(2024-2025)请见附件)
这些标准的发布实施,覆盖了证券期货业的交易、数据、技术、投资者保护等多个关键环节。它们将推动行业机构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同时,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