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实施扩张并购,加速了产业升级。这一现象背后,还有众多的券商、公募、创投机构提供强力的支持,他们熟悉金融市场,贴近产业一线,了解上市公司的需求,在筛选和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与公司结合更为紧密。
资本助推产业升级
中信证券并购基金总经理胡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接触各区域的上市公司来看,深圳公司扩张的意图普遍比较强。与其他地方相比,深圳企业更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
近期因举牌长园集团而备受关注的沃尔核材,便是其中典型案例。
沃尔核材董秘王占军告诉记者,公司上市后围绕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拓展,去年初4328万美元布局消费电子线缆,实现下游产业链的延伸。而2011年成功配股3.17亿元投资环保型改性新材料则是外延式的发展。另外公司去年还加大了风电设备的投入。他说:“产业升级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资本市场的平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巨潮嵘坤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赵公明告诉记者,资本市场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发现产业升级当中的机遇。
欧菲光2010年上市后,结合超募资金投资10亿元扩大触摸屏产能,经过2011年产业升级转型的阵痛后,2012年公司的股价也随着电容式触摸屏项目的产能释放而节节攀升。
据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发展的巨额资金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大力扶持。去年初,公司再次募资15亿元对中小尺寸电容式触摸屏扩产。记者了解到,欧菲光的战略升级还在继续,公司今年又瞄准了发力生物识别技术和微摄像头产业。
并购基金迅速崛起
通过产业并购,深圳上市公司产业规模快速做大。自去年以来,另一种新模式在迅速崛起——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以寻找和孵化产业链上的潜力企业。
记者梳理案例发现,与普通对外投资相比,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目的较为明确,均围绕公司现有主业展开投资。赵公明介绍,很多企业上市不久便着手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因为成熟的并购机会并不多,时间窗口就这一两年,错过后需要花更多的耐心去孵化企业。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集中在文化传媒、医疗、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此外,环保、新材料、加工行业升级等也是并购基金投资的热门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该种类型的并购基金可以规避上市公司对项目直接收购的监管要求,并且能够吸纳其他投资者以优先级有限合伙人的身份为收购做杠杆。对私募来说,该种基金形式也免除了退出不畅的后顾之忧。此外,上市公司在产业内的专业优势也让私募不必担心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后的管理问题。
目前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的并购数量和金额都处于市场的前列。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借助产业基金的形式孵化全产业链优质资源,将为未来长期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链接:
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epaper/index/content_586151.htm